■ 宫悦 王宇玺
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东南侧,是北半球大陆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东部区域主要受环太平洋构造域的控制,中国西部区域则主要受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控制,地震活动在空间上存在西强东弱的特征。而四川地区作为中国大陆西部地震发生的主体区域,存在强度大、频度高、灾情重、类型多等特征。
以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为界,将四川分为东西两侧,两侧区域破坏性强震活动差异较大。据统计,1970年以来,四川地区发生的6次7级以上强震,除1973年2月炉霍7.6级地震外,有5次发生在四川东侧区域,且均集中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区域,尤其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仅仅5年时间,又发生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随后,于2017年8月8日再次发生了九寨沟7.0级地震,短短10年之内该区域连续发生了3次7级以上破坏性强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
对1970年以来四川地区6级以上地震进行统计显示,虽然7级以上强震集中发生在四川东侧地区,但是6.0~6.9级地震多发生在四川西侧地区,且主要沿鲜水河断裂分布,而1989年的巴塘震群,则发生在川西高原与西藏的交界区域。但是自2013年11月康定6.3级地震后,四川西侧地区地震活动水平偏弱。而东侧地区地震活动较为显著:2019年6月17日长宁6.0级地震即发生在四川盆地的边缘,这是四川盆地内部和边缘处发生的到目前为止最大的地震,要知道该区域本身是少震、弱震区。在这次地震发生之前的2018年12月16日和2019年1月9日兴文、珙县一带相继发生的5.7级和5.3级地震,打破了该地区鲜有5级以上地震现状,长宁6.0级地震的发生,更是突破了区域地震的历史极限,推测该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显著上升,可能是由于龙门山断裂带上强震的相继发生,区域应力水平变化所致。
地震灾害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四川地区受地质条件影响,破坏性地震发生频繁,而防震减灾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因此,做好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均系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