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0 期 / 第5版:科技扶贫
大竹县成功构筑“三位一体”扶贫大格局

1023清晨,尽管下着小雨,达州市大竹县乌木镇乌木村脱贫户廖宇见跟往常一样去山坡放牧,看着山羊香甜地啃食青草,他一脸幸福:“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我4年前开始养羊,羊儿从20只发展到如今的127只,我不仅脱了贫,还成为了脱贫致富光荣户。”

近年来,大竹县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模式,构建起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2017年,全县不但顺利退出20个贫困村,脱贫20216人,还荣获“2017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和“2017年度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等殊荣。今年,大竹县计划减贫的700619716人已达到脱贫标准。

专项扶贫

发挥最大效应,夯实扶贫脱贫根基

金秋十月,竹乡大地生机盎然。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通村入院,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鳞次栉比,一片片整齐的果蔬田地丰收在望,一个个产业扶贫项目落地……

“房屋很漂亮,交通很方便,工作安排好了,业余生活过得很充实。”月华镇九银村易地搬迁点居民刘祥成对如今的生活十分满意,“这里有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卫生室、文化室,做啥事都方便。”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中,大竹县创新实施“双靠近三融合”模式,针对搬迁户实际情况,采取“点”镇、“点”园、“点”业融合等方式,量身订制致富路子,规划就近就地就业,让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安居”,在场镇“就业”。全县迄今建成“双靠近三融合”安置点68个,搬迁群众15722人,搬迁群众通过就近(地)就业月均增收1200元。

为了完成脱贫摘帽乡“三有”、村“五有”、户“六有”目标任务,2018年,大竹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亿元,全面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新(改)建村道公路537.4公里,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2个;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贫困人口生活用电全面达标;贫困户危房改造35607679名易地搬迁人口迁入新居……

行业扶贫

倾尽一切能力,围绕重点攻坚克难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竹县给70个贫困村配齐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干部,向373个非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构筑起脱贫奔康一线战斗堡垒集群。

“这个闺女不怕苦不怕累,起早摸黑,帮我们村做了很多实事哟!”提及第一书记唐瑛,高穴镇官家村贫困户胡先菊赞不绝口。

3个月前,官家村贫困学生张婷婷被确诊为左眼视网膜脱离,有失明的风险,需要及早手术,然而高达8万元的手术治疗费用让全家人一筹莫展。得知此事后,唐瑛先后通过“轻松筹”和募集社会爱心人士捐款4.5万元。

其实,唐瑛只是大竹县帮扶干部倾情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行业扶贫成效显著。仅2018年,全县培训贫困人口1410人,实现转移就业1.68万人,针对特殊困难贫困群众开发公益性岗位1085个;无劳动能力的14464人实现低保兜底,确保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以上;资助贫困学生38万人次;为贫困人口提供医疗帮扶4.09万余人次。

社会扶贫

再添加一把劲,汇聚合力带动增收

“自从与醪糟公司签订糯稻种植合同后,我14亩田每年都有2万多元的纯收入。从种子到化肥,甚至收割费都是公司‘包了’,算起来种糯稻的收入要比种杂交水稻每亩高六七百块钱。”月华镇九银村村民王取安喜滋滋地说。

和王取安一样搭上这趟“顺风车”的稻农全县有10万余人。大竹县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贫困户”模式,在月华、石河等22个乡镇80个村发展糯稻基地10万亩,带动贫困群众从事糯稻生产,实现户均增收4752元。

大竹县通过实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100户规上民营企业帮扶70个省定贫困村,引导近200户民营企业帮扶160个非贫困村,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累计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30个,投资总额1.05亿元,惠及贫困人口6万余人次,户均增收1000元。

此外,大竹县还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发布贫困需求2914条,成功对接贫困需求2213条,捐赠11.65万元。利用互联网推动社会扶贫成为大竹县的一大亮点。

(王晓林 邓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