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7 期 / 第4版:社区科普
科学理性对待“非洲猪瘟”


这两天,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非洲猪瘟”在少数地区发生疫情,因为有成都市新津县在列,也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担忧。

 

什么是“非洲猪瘟”?“非洲猪瘟”到底对人有没有影响?今天就给读者朋友们科普一下,希望大家理性认识,正确对待,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合力营造共同维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烈性外来疫病,其强毒力毒株对生猪致病率高,致死率最高100%,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所以一旦发现必须扑杀并无害化处理。“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 其它动物不感染该病毒。虽然对猪有致命危险,但对人却没有危害,属于典型的传猪不传人型病毒。在我国,一旦发现疫情,当地政府会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封锁区,每个封锁区出入口都会设立消毒站和岗哨,确保封锁区内的猪及产品都运不出来,所以疫区外的猪还是很安全的。

那猪肉还能不能吃呢?大家不必过于恐慌。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的猪,虽然致死率高达百分之百,但这种病毒在高温下是很难存活的,当温度达到55℃持续30分钟或者60℃持续10余分钟,都是可以杀灭病毒的。大部分消毒剂和脂溶剂也可以有效杀灭这种病毒的。所以,大家只要从正规售卖点购买猪肉,都可以放心食用的。

“非洲猪瘟”不传染人,为什么疫情处置有关人员还穿戴防护服?疫区还要设置消毒站呢?因为“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病毒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所以,在疫情处置过程中,为了避免病毒通过人员、车辆等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播、扩散,所以参与疫情现场处置的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并做好消毒。

“非洲猪瘟”病毒常识及防控知识点:

●“非洲猪瘟”只传染家猪和野猪,不传染马、牛、羊等动物,不传染人。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传染性疾病,目前无有效治疗办法,无疫苗预防,猪死亡率最高达100%

●“非洲猪瘟”病毒在低温阴暗环境下可存活数年,在常温下可存活数周,60℃以上高温加热10余分钟即可杀灭。

●“非洲猪瘟”通过与病猪、带病毒的猪和软蜱(一种寄生虫)接触传播,被病毒污染的人、车辆、粪便、垫草、泔水、环境、未加工熟制的猪肉产品等都能传播疫情。

●“非洲猪瘟”病毒潜伏期519天。猪发病时,高烧至42℃,210天内死亡,出现呕吐、便血、皮肤发红、耳朵发紫、后肢无力等症状。

● 发生“非洲猪瘟”的养殖场、养殖户为疫点,疫点外半径3公里范围内为疫区,疫区外半径10公里范围内为受威胁区,有野猪活动的地方,疫区外半径50公里内为受威胁区。

● 一旦发生疫情,疫点、疫区立即封锁。疫点、疫区内生猪全部扑杀并无害化处理,过往车辆及人员要严格进行检查登记消毒。禁止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生猪进出及相关产品调出,调入产品必须经过严格检疫。

● 一旦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停止所在县生猪屠宰活动,关闭生猪交易市场,实施生猪及产品调运管控。(成都食药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