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9 期 / 第8版:副刊/墨香天府
福禄印记

● 王伦华

乐山市沙湾区福禄镇古称没路口,始建于西汉年间,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没路口主要源自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福禄镇建在大渡河河水冲击泥沙淤积的一个小平原上,前临大渡河,后靠大岩山,进出靠船只。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隘位置,但便捷的水路也使其成为周围十里百乡的货物集散中心。

福禄镇位置险隘。进城处是城门洞,又称南城门,位于福禄场镇上端,是福禄古镇仅存的八大城门之一,也是以前通往上游沙湾区的铜茨及峨边县、金口河区等地的咽喉要道,宽2米左右,高4米左右。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将残存南城门列入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因沙湾电站建设予以保护性拆除,20163月利用拆除保存的原南城门材料复建于福禄场镇渡口附近。

鱼洞子景区,位于福禄场镇下端,是一个天然溶洞,一条小溪将其与大渡河连通,20世纪90年代前,小溪上有一个简易的便民桥,是福禄镇通往下游沙湾、乐山等地的最近通道。鱼洞子也与很多天然溶洞一样,冬暖夏凉,特别是在夏季,集镇的很多居民就到洞口纳凉,有的还把麻将桌搬到洞口,运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泉水鱼的影子。

福禄镇背后,大岩山、小岩山紧邻中间有一条长长的缝隙,形状类似于峨眉山的一线天,底部有一条公路,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俗称栏杆坡,寓意坡很陡,需要慢行。栏杆坡顶部通往犍为泉水方向有一个穿山洞,是20世纪70年代开凿的公路涵洞,高约6米,宽约3米。当然,随着铜街子电站、沙湾电站和348国道的修建,以及乐西高速的建设,进出福禄场镇的道路也越来越宽,越来越好,即将建成的乐西高速福禄出口就位于穿山洞附近,到福禄镇仅需5分钟。

或许是出生、成长于福禄镇农村的缘故,儿时对福禄场镇的记忆是比较模糊的,沙沟街、猪儿市场是走得最多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前,沙沟街是福禄镇的菜市场,父母亲偶尔会拿点土鸡、土鸡蛋、生姜及一些小菜去卖,我就牵着父亲的手指,母亲的衣角,屁颠屁颠跟着去赶场,帮着他们算账,完了可以得到一根冰棍或一颗糖的奖励。工作后,母亲常常说我算账快,每次回去她都要唠叨一阵子,以前听着有点不好意思,但十年没听了反而有点怀念。

在沙沟街附近有个猪儿市场,直到本世纪初,还是附近十里百乡仔猪交易的重要场所。市场中央有一棵百年黄桷树,枝叶繁茂,树底下则是群众乘凉、讨价还价的好地方。现今,这棵树是场镇重建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原汁原味的福禄镇记忆。有很多中老年人到树底下摇着蒲扇摆龙门阵,甚是惬意。

我是在镇上读的高中,后来又在那里工作了十年,但这期间场镇的变化并不是很大。最大的变化是坐大渡河渡船的次数越来越多。福禄渡船比较特别,在渡口与对面燕子坎村分别栽种有一棵相当大的黄桷树,用一根钢缆连接两棵黄桷树,再在这根钢缆上拴上另一根钢缆连接渡船,有12个船工每天来回撑渡,摆渡了河两岸群众几十年上百年。

我因工作调动离开了福禄后不久,渡船升级成机动船。到20238月,福禄大桥建成通车,渡船成了历史。当地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了福禄渡口,并进行了升级改造,使其更具有历史情怀,也成了沙湾乃至乐山的网红打卡点。

谈到福禄古镇,不得不说福禄豆花饭和福禄干巴牛肉。在乐山,乃至四川,豆花饭的牌子很多,我认为最地道、最正宗的还是福禄豆花饭。就形状而言,福禄豆花与其他地方的豆花没有太大差别,其特点就在卤水、蘸水和配菜。用卤水勾芡热豆浆形成豆花,嫩而不散,可用筷子夹,可用勺子舀,老少兼宜。蘸水除了辣椒、酱油等之外,少量的猪油和花椒油必不可少,口味重的食客还要加点生菜油,别有一番风味。福禄镇的豆花饭一般要配上当地的炖猪蹄、炖肥肠和蒸牛肉,才能算得上正宗地道。福禄镇的干巴牛肉则是当地群众在几十上百年的生活中,摸索、实践、提炼而形成的独特方法熏制的牛肉制品,味道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