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8 期 / 第5版:科教兴川
如何培养乡村学生的观察能力

● 谯攀

乡村小学生由于受到生长环境、物质条件、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限制,科学素养远远不足以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作为乡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农村生活场景里的鲜活事物,带领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校园,开启科学探索之旅,切实提高其科学素养。

“农村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乐于观察

乡村小学生对乡村生活比较熟悉,但因为年龄和学识有限,对日常生活场景中蕴藏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乡村教育工作者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场景,通过现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例如在一次课外体验活动中,学生小武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蜗牛,兴奋地招呼其他同学来看。明明不认识,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丽丽自豪地说:“妈妈给我讲过这叫蜗牛。”兵兵说:“我在菜上看见过它。”这时,又有几个同学大声地说:“我家地里也有蜗牛。”学生们停止对话后,我便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观察认识蜗牛,从寻找五官到观看爬行,以及寻找蜗牛的食物等。通过此次活动,我发现乡村教育工作者要懂得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去探究、去学习、去思考。

此外,乡村小学生还可选择色彩鲜艳、特点明确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观察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不断获取有用信息。比如在“认识生活中的瓶子”观察活动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不同瓶子的形状、颜色及花纹差异,再让学生用手去触摸、拿放瓶子,感受瓶子的温度、轻重等;最后再用小棒敲打瓶子,听瓶子发出的声音,了解瓶子的制作材料。通过看、摸、敲、听、闻的方式观察事物,不但让学生全面认识了事物,而且提高了学生看问题、想问题的能力。

以能力提升为重,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还需要教师教会他们科学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他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

按照顺序观察法。学生可以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事物。比如在观察树的活动中,有的学生从上到下观察树根、树枝、树干等,有的学生从远到近观察树的大小,有的学生从南到北观察树叶稠密变化,大家在观察中丰富思维、获取知识。

分析比较观察法。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去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更加正确地认识、了解身边的事物。比如秋收时节,带领学生到农田中观察比较稻谷、玉米,让学生从外形特征区分稻谷和玉米的不同,大家在观察中不仅认识了稻谷和玉米的特点,还提高了自身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跟踪记录观察法。跟踪记录观察法是指让学生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系统性的观察,使学生了解其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比如春天时节播种花生,让学生记录花生播种、发芽、开花、结果、收割等生长过程,这既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又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耐心和责任心。

以生活实际为基,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

乡村生活有数不尽的新鲜事、学不完的知识,如何让学生认识发现,就需要乡村教育工作者善用生活中的事物,善于安排生活中的观察时机,给学生创造机会。比如观察雨过天晴后的彩虹、燕子南飞、冬天的雪、夏天的闪电、鱼儿吃什么等,或组织学生观看田野、寻找春天、了解四季的变化等。

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掌握应用知识,而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得来的知识,才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此,乡村教育工作者要给学生创造走出校园的机会,让学生多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这样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才会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单位:达州市宣汉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