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8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厚植生态保护底色 谱写红原绿色华章

近年来,阿坝州红原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生态立县之本、发展之要为目标,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不断完善法规、调整政策、探寻机制,全方位筑牢生态屏障,描绘出天蓝水清草绿、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绿色答卷”。

筑牢生态屏障

水草丰美、鸟语花香、白鹭纷飞,远处牦牛星星点点,白云悠然飘过山间,夏日的日干乔中心新建小型生态坝一带,蓝天白云和悠闲觅食的牦牛构成了一道亮丽风景,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打卡;波斯菊竞相绽放,赤麻鸭“拖家带口”浮游于天地间,秋日的邛溪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它们提供了觅食栖息的条件……

随着红原县不断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提升,实现了辖区内湿地水位提升、湿地恢复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俨然形成。

“我们扎实开展草原森林、湿地海子、雪山冰川、野生动物、珍稀植物、蓝天净土、绿水青山‘七大保护’行动,推动生态与生计、增绿与增收有机统一,奋力实现生态、景观、人文深度融合的目标。”红原县林草局负责人介绍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红原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使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成为人们的思想自觉。

当前,该县创新开展的“全域全员全天”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正成为红原县用实际行动夯实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生动缩影。全县干部群众戴上手套,拿起扫帚、火钳,按照“分片划段、网格包干”责任制,走进大街小巷、国省干道、景区景点、湿地草场,持续开展垃圾清理和环境治理工作,改善城乡面貌、美化景区环境、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

“生态是红原的优势,保护、修复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以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出发点,以增强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和价值为目标,通过实施山水工程、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一体化保护修复等系列措施,让红原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生态环境更优美。”红原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生态立县”执政理念的指引下,红原县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用可持续的“生态绿”换取更加长久的“发展红”。

实现产业富民

生态兴,则产业兴。畜牧业作为红原县的基础产业,依于生态,责在生态。如何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如何实现减畜不减收?近年来,红原县干部群众带着问题寻路子,在探索中找答案。

“夏长、秋肥、冬瘦、春死”是对传统散养、放养牦牛的形象概括,如今,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牦牛养殖从“靠天养”走向“科学养 ”。

龙让建措是瓦切镇达俄村雅卓阳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致富带头人。近年来,合作社通过“传统放牧+现代养殖+联牧联营”的方式,不仅积极构建适合当地发展的牦牛养殖体系,还走上了养殖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的发展新路,实现了“减畜不减产、减畜不减收”,成为红原县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

有了成功案例,有了经验做法,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推行“天然草原+人工草地+适度放牧+圈舍补饲+科技+保险”的养殖模式,推动草原畜牧业向“牧业生产现代化、基地养殖企业化、科技服务专业化”转型成为红原县畜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红原县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所在。麦洼牦牛、红原奶粉、清洁能源、雅克音乐季……如今的红原县,立足县域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突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并重 ,牧区、牧业、牧民“三牧”兼顾 ,一产、二产、三产“三产”联动,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旅游和乡村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县呈现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红原县将继续坚持以山为基守护绿色空间、以水为脉打造蓝天碧水、以草为纲弘扬多彩文化、以牛为要引领产业升级、以人为本塑造宜居城乡、以技为先推动“双碳”战略,走好“吃生态饭、做牛文章、过牛日子”的发展之路,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拓展绿色发展优势、增进民生福祉。(耿小耀 周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