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人机为水稻施肥
本报讯 “空闲时我就带孩子来玩,这里风景美、环境好,是个好去处。”近日,盛夏傍晚,云蒸霞蔚,眉山市青神县市民帅女士与家人来到竹里稻香示范区游玩,她表示来这里已成了她一家人的习惯。
竹里稻香示范区位于青竹街道新光村,是青神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市级示范片核心区和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竹里稻香示范区内引入的“天府粮仓数字农业管控平台”,让新希望孕育在育苗中心,让新技术落地于高标准农田。
五谷丰登,不只是大自然风调雨顺的馈赠,也离不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位于竹里稻香示范区内的青神县工厂化育苗中心总投资400万余元,于今年4月上旬完工并投用。截至目前,该示范区已育苗水稻约3000亩,预计可育苗玉米、蔬菜、花卉等作物约5000亩。
每束光照均匀地笼罩在育秧田上,管控平台感知到秧苗缺少水分会自动喷灌,温度和湿度可以实时监控并及时调整……在育苗中心,这些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数据化控制,通过管控平台的远程调控,可以全天化、标准化、规模化播种生产。
“以往培育秧苗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气温、光照、土壤等任一因素都可能导致烂秧、死苗。”育苗中心运营负责人徐杰介绍,建设“天府粮仓”的关键在于加强粮食生产的韧性,运用科技力量赋能粮食生产,提升粮食质量和出苗率,夯实青神县水稻增产增收的基础。
既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产好粮、多产粮离不开良好的田间管理,科技加持极大提升了管护效率。
稻浪滚滚,丰收在望,高标准农田里的水稻一望无际,长势喜人。农户们站在田埂上,操控着无人机为水稻施肥,一旁的种植业主徐俊红则在手机上查看田间地情。
“动动手指就能种地,比以往天天风吹日晒地劳作轻松多了。”徐俊红介绍,过去种地缺乏精细化管理,容易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甚至减产,如今田间管理变得智慧高效,土壤墒情监测设备能自动感知作物是否缺水,智能阀控出水终端可根据土壤温度、湿度自动浇水,孢子捕捉仪通过收集空气中的有害菌孢子能提前发现病害苗头……指尖触碰的屏幕成了“农具”。“这个智慧农田系统能帮我减少20%左右的生产成本。”徐俊红笑着说。
“我们在竹里稻香示范区建设了气象、土壤、虫情、墒情的‘四情’监测设备,动态监测作物生长态势,此外还有专家为农户把关,提供农技服务。”管控平台专家王政介绍,随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未来农户可以在手机上一键下单、一键购买农资,甚至施肥、打药都能“一键”实现。通过农业技能的输出,青神县联农带农,助力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了乡村振兴建设进程。
随着一项项技术在田间地头扎根,农业与科技的融合不断深化,“天府粮仓”的“含金量”不断提高。
“智慧农田、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建成运用,对现代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了对农田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自动控制、专家指导等,真正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竹里稻香示范区负责人蒋勇介绍,目前智慧农田系统已覆盖农田5000亩,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在两年内将运用面积增加至1万亩,助力青神县建设好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甄植林 韩明越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