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9 期 / 第5版:科教兴川
筑梦青春 扬帆起航
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四川分营成功举办



本报讯 71621日,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指导,四川省科协和省教育厅主办,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山地所”)共同承办的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四川分营在成都成功举办。来自内蒙古、黑龙江、浙江、重庆、四川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35名营员和29名带队教师在一周时间里分别在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地所里与科学相伴、与大师对话,参与科学实践,探索科学奥秘。

本次科学营以“科技梦、青春梦、中国梦”为主题,三所分营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旨在让更多青少年体验前沿科技,共度“开心一夏”。

智慧梦

为孩子送上多学科创新“大餐”

 

营员们做口腔牙斑菌检测实验

“微波是一种特殊频率的电磁波,广泛运用于无线通讯等领域。”716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卡玛带来的一场“微波的能量属性及其应用风暴”讲座掀起了四川大学分营的交流热潮。黄卡玛教授以自己的研究方向——微波为例,为营员们详细讲解了微波的发现、微波的信息和能量属性、微波属性的应用、微波无线能量传输、微波能工业应用等知识,让同学们在微波的世界里打开创新创造的思维。

在黄卡玛教授的热身后,一波又一波的创意活动席卷而来。让四川大学分营的营员们大呼过瘾!

要创意,就要动起来。为锻炼营员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随后的活动中,营员们来到四川大学江安校区3D打印实验室与激光雕刻实验室,动手体验科技的魅力。在3D打印实验室内,营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动大脑、构筑模型,最终获得了自己设计的3D打印成品,并收到了老师赠送的3D打印作品——“小黄鸭”。在激光雕刻实验室内,经过老师的细致讲解,营员们自己动手操作激光雕刻:设计打印边框、调整字体大小、设置激光的功率、打印确认……一个半小时后,营员们均依靠学到的激光打印技术为自己打印了《结业证书》,并收获了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赠送的内雕小礼品。

要科研,就要学起来。“一直听说川大华西口腔专业是国内顶级水平,此行最期待的就是参观华西校区医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看看牙科医生是怎么养成的。”成都玉林中学高一(2)班学生赵正源是本次四川科学营川大分营的一员,而他选择四川大学分营的原因与许多同学不谋而合。此次科学营活动中,四川大学分营带领孩子们走进华西口腔医学院实验室、华西临床医学院智能实验室等,通过讲授、参观、实践的方式让营员们近距离接触现代医学,感受最前沿的口腔医学技术。

在为期一周的行程里,四川大学分营还先后带领孩子们参观了自然博物馆、历史文化博物馆、校史展览馆、文化景观长廊等。物理、工程机械、现代医学、人工智能……多学科的综合性体验让孩子们真正走入到大学的方方面面,正如赵正源所说:“科学营活动对于我们的生涯规划很有指导意义,透过活动可以接触科技前沿动态,对未来志愿填报也会有帮助。”

科技梦

放飞青少年航天情怀

 

营员们参观电子科技大学校史馆

伴随着正式开营的呼声,两架智能模型飞机骤然升空,在会场内盘旋翱翔,吸引了同学们的阵阵呼喊……这是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四川分营开营仪式现场的精彩一幕。

在此次科学营活动中,电子科技大学结合学科建设优势,以“科技梦、航天梦、科学梦”的主题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分营文化,助力青少年的科技梦想向着蓝天扶摇直上。

活动开篇,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滚为有着航空梦的电子科大分营营员们带来了“美丽航空科学技术浅谈”专题讲座,围绕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为什么要进行航天探索活动、高中物理数学与航天器轨道、未来航天活动等内容,李滚为大家介绍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开启了孩子们为期一周的航空航天探究序章。

在随后的时间里,营员们先后前往众创空间、机器人基地、电子科技博物馆、校史馆、工训中心、四川科技馆等地参观学习,在导航实验室及火箭装配实验室里亲手体验了模拟飞行,在工程训练中心了解了传统机械加工工艺,在趣味航空航天知识竞赛上学习了航空航天理论知识,在无人机基础知识培训上掌握了无人机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自己动手制作了简易的无人机……

来自甘孜州康定市康定县甲根坝乡扎日村的高中生洛吉志玛在活动结束时高兴地说:“来电子科技大学体会到的一切都是我们藏区孩子想象不到的,在这里我学会了做航模,学会了飞无人机,看到了机器人,回去后要加倍努力地学习,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员。”

家园梦

倡导大家保护人类家园

 

营员们做沙土加固实验

716下午,2019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山地专题营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邓伟为全体营员作了一场题为“山地—神奇的空间、重要的国土”的主题报告,阐述了山地在水资源储备、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储备、生态资源、环境调节以及人文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正式拉开营员们了解山地、热爱山地、研究山地、保护人类家园的科技之旅。

讲座后,营员们不仅加深了对山地科学的认识,还纷纷决定行动起来,为保卫家园静好、国土平安奉献力量。“作为来自重庆的学员,我深有感触。重庆是个山城,也会遇到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学习这些知识对保护我的家园有很大帮助。”来自重庆市涪陵第七中学的学生杨俊杰说道。

了解山地,离不开野外科学考察。717日,在山地营的带领下,营员们奔赴都江堰水利工程、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开展考察学习。流水滔滔中,营员们参观考察了都江堰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主体工程,了解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量等科学问题的原理;寂寂树荫下,营员们在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漩口中学近距离感受大地震带来的灾难性破坏,耳闻目睹了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感恩奋进、重建家乡的事迹,并对逝者深刻缅怀。

研究山地,离不开动手操作。在718举办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课程上,老师详细介绍了泥石流的形成、危害及已发生的泥石流实例,再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进行山地灾害危险性演示,进而引导营员们自己动手设计灾害防治工程。实验过程中,营员们先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山地灾害成灾原理、灾害防治工程原理、无人机低空遥感、土壤及土体分析等实验活动,初步学习了岩土加固技术、筑坝技术等,在对地质的了解中加深了自己保护人类家园的意识。

“我从小就想学习地质灾害相关知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去做一些相关工程,能稳固一方国土就稳固一方,能帮助多少人就帮助多少人。”来自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中学的学生扈向明在体验完科学小实验后深有感触地说。经过学习,有志于此的他表示,对未来有了更深刻、明确的规划。

中国梦

不忘初心礼赞祖国70华诞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开营式上,全体营员伴随着歌曲纷纷起立,跟随着节奏挥舞起手中的五星红旗,将一首赞歌献给祖国。

除了开营仪式,“中国梦”这一主题在活动中处处可见。电子科技大学分营围绕弘扬爱国主义和科学家精神举行诗歌朗诵、爱国主义电影赏析等活动;四川大学分营在各行各业的介绍中传播着为国家领先技术自豪、以所学报效国家的伟大追求;山地专题营以各类灾害事例为例,通过讲座的方式鼓励孩子们学习科技、保卫祖国……一系列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扎根在孩子们内心深处,正如他们自发研制的无人机一样,在国旗下整装待发、直冲云霄。“科学营让大山儿女燃起对知识的呼唤、对科学的向往,以智慧扬起理想信念的帆,用科技铸就大国辉煌的剑,我将无我,不负家国。”闭营仪式上,来自云南省思茅一中的学生李根如是说。

据四川省青少年科技中心负责人介绍,相较于去年的科学营活动,今年是参与省市、参与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一年。“为礼赞新中国70华诞,把不忘初心、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等贯穿整个科学营活动。包括开营仪式、大师报告以及走近科研院所、跟科学家面对面等,就是想带领孩子们在新时代为祖国骄傲,学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报效祖国。”该负责人说。(罗潇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