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8 期 / 第1版:要闻
青神县:在果园里书写科技助农新故事

眉山市青神县,柑橘种植面积约13万亩,被誉为中国晚熟柑橘之乡。近年来,这里悄然兴起一场农业革命:农户的手机成了遥控器,果园里的摄像头、传感器成了智能管家,传统经验耕作方式正被数据驱动的精准管理所取代。

节水试验田

让每一滴水都用对地方

过去大水漫灌,水浪费一半。现在精准穴灌,一棵树一年能省30%的水!在位于青神县白果乡的眉山晚熟柑橘智慧气象数字果园试验基地,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杨俊杰向记者介绍了他正在试验的节水新技术。为有效应对干旱、节约水资源、降低种植成本、提高果农收益,从2020年开始,杨俊杰和同事便开展了晚熟柑橘穴状灌水抗旱技术适应性研究课题。

在干旱试验区,杨俊杰和同事选取了品种、树龄、生育期相同的6棵柑橘树进行对比试验。我们设置了两个组,一组采用传统的表面漫灌法,另一组则用穴状灌溉法。穴状灌溉法,即在每棵树的根部周围精准开挖数个深穴,将水直接注入根系分布层,减少地表蒸发和深层渗漏,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初步试验数据显示,采用穴状灌溉法的单株年节水量可达30%

除干旱试验区外,该基地还配备了480平方米的柑橘气象实验楼,内设气象条件控制、品质产量研究、灾害风险防控等专业实验室。基地还有覆盖不同地形的土壤水分传感器、管式墒情传感器及配套设备共20套,以及农田小气候站1套、移动气象站2套,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场地和技术保障。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科学试验,在田间地头为果农找到一条真正省钱、省水又能增收的技术路径。杨俊杰表示,穴状灌水抗旱技术一旦被验证,将有效帮助柑橘种植户应对干旱灾害,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稳定增收。

一部手机

驱动两万株柑橘的智慧蜕变

在青神县柑橘良种繁育基地,室内,喷灌、排风机等设备依据数据指令自动运行;室外,1000余株南瓜柑的柑橘苗正通过智能喷灌系统接受精准灌溉。每排果苗旁细细的管道,是智能水肥一体自动微喷系统的毛细血管。水和肥料通过管道上的滴头,以微喷方式直达根系,实现抗旱与高效施肥的双重目标。

基地管理人员手机中的App(应用软件),连接着基地内布设的大量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能让他们对基地内两万余株柑橘苗的生长状态了如指掌。而背后的支撑,是位于青神县柑橘发展馆的数字农业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平台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决策的闭环应用。

我们经过两年多的数据积累,成功构建了针对青神县特色柑橘品种南瓜柑和柠檬柑的生育期智能识别模型和智能灌溉模型。青神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技术部负责人何帅奇表示,这套模型整合了对果园墒情、虫情、苗情、灾情的实时监测数据,形成了收集、分析、决策、执行的完整链条。更便利的是,其他普通果园只需加装1个摄像头,就能接入这套系统,获得种植指导。

从昔日挥汗如雨的田间劳作,到如今指尖轻点的远程管理,青神县智慧果园系统综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跑出了现代农业的智能化加速度。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3000亩智慧果园。下一步,我们将重点研究霜冻热害预警模型、病虫害智能防控模型,以及推广低成本智能装备应用,最终目标是实现减药节肥、降低劳动强度和人为风险、提升果品品质。青神县相关负责人说。(吴敏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