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悉,科研团队在乐山市马边县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新物种,并根据发现地将其命名为:马边鼬。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系统学与进化杂志》。该物种是我国自1992年发现缺齿伶鼬后新发现的食肉目鼬科动物物种。
鼬属动物,俗称黄鼠狼、鼬等,是食肉目鼬科中分布最广泛、多样性最高的属,目前全球已知17种。由于鼬属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它们被认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哨兵物种”。目前,中国境内已知分布的鼬属物种共有8种。
马边鼬体型小巧,能够进入狭窄的裂缝与洞穴,捕捉昆虫和小型啮齿动物;被毛短而致密,背、腹间毛色分界线明显;腹面从下吻至颈部为白色,颈部向后至整体腹部逐渐过渡为黄色。
科研人员认为,马边鼬的发现,为理解这一类群的物种分化提供了重要见解,也为小型食肉动物如何在复杂的生态背景下通过基因变异适应不同环境提供了新视角。研究也进一步凸显了横断山脉地区,尤其是四川盆地周边山脉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