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眉山市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技术、产销对接三向发力,组织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投身田间地头,破解春耕备耕“缺人种、不会种、不愿种”等难题,筑牢“红色堡垒”,打赢春耕备耕仗。
聚集多方力量,破解“缺人种”难题。该市积极推动县(区)和乡镇党委成立土地流转服务公司,建立土地流转专项基金,将撂荒土地、散户土地集中向大户、专业能人流转,形成规模经营,解决缺劳动力、土地零散无人种等问题;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特市场作用,发展农业、农机托管业务,针对招工困难的种植大户、缺乏劳动力的散户,由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统一调配农机、劳动力;统筹劳动力集中攻坚,以村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成立春耕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缺劳户和困难户代购化肥、种子等,并完善农田耕作、灌溉等基础设施,帮助5.8万余户群众疏渠引水、育苗播种。
提升技术水平,破解“不会种”难题。该市发挥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小院”“专家大院”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端技术人才团队作用,集中开展粮食高产技术、肥料高效施用技术、智慧化田间诊断与管理等技术攻关;密切校地合作,依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共建“天府粮仓”现代农业产教研联合体、实训基地,打造眉山市乡村振兴研究智库,开办校企联育“订单班”,培育输送高端涉农技术人才,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由眉山市委人才办、市农业局牵头,整合农业、水利、市场监管等部门党员骨干、技术专家,联动农村“土专家”“田秀才”人才资源,依托党群集中活动日,逐村开展农技春训,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实用技术,培训种植带头人、农机操作员,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强化产销对接,破解“不愿种”难题。该市实施“项目进村•企业联村”活动,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牵线,推动50家重点企业与55个村结对帮扶,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市场服务业深度融合,助力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激发农户春耕动力;开展“春风助农”行动,引导物流、专业合作社、涉农非公企业等“两企三新”党组织组建“订单突击团”,对接粮油、蔬菜、水果收购商与农户提前签订收购协议,定向定价销售,以订单式耕种破解产业盲种、产品滞销问题;推广“公益代卖”活动,村党组织动员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走村入户,以市价收购偏远山区农户、困难户、缺劳户农产品,并通过“熟人”渠道平价代售,提振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春耕信心。(钟佳迅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