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7 期 / 第8版:天府院校
毕业季校长说

西南交大杨丹:“强国一代”以青春之功铸就强国之路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

6月16日,西南交通大学举行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庆祝6967名本科生和5626名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欢送他们奔赴山海,开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崭新征途。

临别之际,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寄语学子:要在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与时俱进的创新求变中积蓄干事创业的能力,在百炼成钢的笃行实干中涵养岿然不动的定力,唯有如此,“强国一代”方能以青春之功铸就强国之路。

谈及信念的“动力”,杨丹分享道,“从建造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的老校长茅以升院士,到25年扎根戈壁滩为核武器事业奋斗终生的陈能宽院士,从被誉为‘高速轮轨之父’的沈志云院士,到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总负责人何华武院士,再到今天奋战在强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交大学子,他们坚守理想信念,矢志为国为民,满腔热血、义无反顾,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牢记在心、付诸行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慨然以赴、一往无前。”他希望同学们在时代洪流、强国伟业中去定位方向、拥抱梦想,以思想升维、精神升华引领行动突围、发展突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担当之我,汇聚起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磅礴力量。

论及干事创业的“能力”,杨丹认为,创新既是国家竞争的“关键变量”,也是个人发展的“最大增量”。他说:“近年来,西南交大也正在奋力推进‘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准环对称仿星器’两项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主动进入科学研究深水区,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方面军。”因此,杨丹希望同学们以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积蓄创新力量,激发创新活力,施展创新才华,在新的跨界融合与交叉重构中,在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中,逐渐成长为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

从发现“高温超导钉扎现象”的原理到2021年全球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在成都下线,整整经历了近40年的攻坚克难、深耕不辍。杨丹以此告诉同学们要在存真去伪中坚定信心,在摸爬滚打中经受历练,孜孜不倦、久久为功,筑牢“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稳固根基,让青春在实干中出彩,让初心在实干中绽放。他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够在强国征程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最后,杨丹对同学们说,“‘强国一代’当有强国之志向、强国之本领、强国之底气!请你们用理想信念、创新求变、笃行实干精心浇灌属于自己的强国之路,带着母校的美好祝福与殷切期望,去追逐梦想、成就梦想吧!”

西南石油大学张烈辉:让人文之光照亮前行路

西南石油大学校长张烈辉

6月16日,西南石油大学2023届毕业典礼在成都校区举行,校长张烈辉发表了题为《让人文之光照亮前行路》的毕业致辞。

致辞中,张烈辉与同学们探讨了“人文情怀”的话题。他说:“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我们要深刻认识人文精神对个人对社会之‘大用’,对国家对民族之‘大用’,通过涵养人文精神,更好地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人文之光照亮复兴征程、照亮民族未来。”

张烈辉说,人文情怀,关乎尊严,关乎价值,关乎生命,也关乎幸福。希望同学们在掌握专业科学知识、沐浴科学精神阳光雨露的同时,更要掌握文史哲、经管法等人文知识,不仅要有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与弘扬,更要有人文情怀之涵养与修为。他说,首先,人文情怀是对价值追求的理性回归。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同学们而言,相比于仅仅为了实现就业、得到物质上的短暂满足,追求内心的长远幸福更值得关心和重视。其次,人文情怀是对理想信仰的执着坚守。人文情怀就是人类不断反思自身处境并思考人类的生存和现实意义的过程。人文情怀不单单是研读过的文史哲知识,更要保持对自然和生命无穷的热爱与尊重、对真理持之以恒的探索与追求、对梦想孜孜不倦的坚持与超越。再次,人文情怀是对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中国人文情怀的基本要义是以社会责任、家国责任为己任,天人合一,心中有爱,并能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感怀国家、民族、自身的命运与前途。

张烈辉在致辞中寄语同学们,胸怀青云之志,永葆人文情怀。第一,期待同学不断砥砺家国情怀,争当强国有我的担当者。希望同学们以坚守理想价值、具有高尚品格的前辈为榜样,始终铭记“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西南石大精神,奋力跑出复兴一代的最好成绩。第二,期待同学们不断砥砺至善情怀,甘当崇德修身的笃行者。希望你们永葆石大“明德笃志”之品质,不断砥砺意志,锤炼人格,陶冶性情,以豁达的心态直面人生的高潮与低谷,以宽容的性情对待人生的失落与坎坷,努力锤炼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品德修为,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第三,期待同学们不断砥砺奋斗情怀,勇当矢志不移的先锋者。希望你们主动对接“知识大融通”的发展趋势,以交叉学习理念、多元学习方式认识世界、提升自我,持续增加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在前进道路上所向披靡,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最后,张烈辉祝愿同学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人文之我,谱写出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川师大汪明义:用“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构筑价值目标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

6月18日,四川师范大学举行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向全校毕业生送上祝福。

汪明义用《论语》中孔子之“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为大家饯行。希望同学们在毕业后继续秉承和保持在“十个一”养成教育中形成的三大心理品质,练就的四大行动能力,润育的五大核心素养,进一步用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开启未来人生更为高远的新境界,去彰显生命的光辉。

他希望同学们“志于道”,勇做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和人类进步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志于道,就是立志于大道。古人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是立身之本,道是人生正途。人生天地间,不言立志,不问方向,就无以做大事,就无以成大业。

他希望同学们“据于德”,锤炼品德修为,练就博大胸襟。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其中第一个“不朽”是就是立德,是说一个人只有明正道,守公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请同学们记住:在这个德行可贵的时代,坚守做人的道德,并提升美德情操,始终是决胜千里的法宝。希望同学们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

他希望同学们“依于仁”,知仁用仁,以仁者仁心成就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所谓“仁”,就是存人于己心之正中。“仁”乃德之根,它构成德性的核心价值而统摄诸德,构成人生行为的指向。希望同学们心怀挚诚仁爱的人民情怀,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到世界最需要的地方去,关心那些最需要关心的人,用自己的学识和力量展现师大学子的仁爱之心。

他希望同学们“游于艺”,勤学善思,锤炼攻坚克难的强大本领。“游于艺”只有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为前提条件,才可心生自由。“游于艺”,它本身就是一种有足够的实践能力的人格完成,通过对崇高理想的追求,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希望同学们以钱学森为楷模,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磨砺战胜艰难险阻的钢铁般的意志力。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难得奋进新征程的大好机遇,你们人格构筑的价值坐标,应是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青春力量。”汪明义说。(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