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2 期 / 第8版:天府院校
探求成渝旅游协同发展之道
——西南交通大学“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

为了响应国家对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号召,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了一支由博士生、硕士生带队,本科生共同参与的“共旅新成渝,添彩双城记”实践队伍。实践队于7月8日~17日分别对成都、重庆主要景点的旅客就促进成渝旅游协同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

社会实践队于7月8日至7月11日,7月15日至17日分别在成都和重庆开展了第一、第二阶段调研。实践队针对唱响“双城记”,发展新模式,助推两地经济发展等问题,分别来到成都的锦里、春熙路、宽窄巷子和大熊猫繁育基地以及重庆解放碑步行街、洪崖洞观景台、磁器口古镇、渣滓洞以及鹅岭二厂等地进行了问卷数据的采集和现场采访。

“景景”有条:

千姿景地访五湖四海

7月8日下午,实践队以锦里为首发地点开始了调研之行。暑期的成渝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这也使得实践的开展更加顺利。

在锦里,一名15岁的小游客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入川,但十分喜爱三国文化,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武侯祠更是念念已久。问及其对于重庆的感受时,他则用“极具魔幻色彩”来形容。问卷采访时,队员们遇上了不少带着孩子旅行的家庭。家长总会让羞怯的小朋友们参与到采访中来,由孩子代笔,他们则从旁指点,与孩子探讨每一个话题。在短暂的几分钟里,实践团队、家长、孩子都进行了一场很愉快的沟通交互,也收集了不同年龄段对于成渝旅游的反馈。

在重庆,虽然7月的小雨不断,但在解放碑及洪崖洞仍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还有不少游客专门设计了“成渝两地游”。“我们来体验山城重庆,有时间的话还打算去成都待几天。”有游客说,还有不少游客对于成渝两地旅游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6日,实践队特地构思了“成渝双城伴手礼”环节,寻找适合的重庆特产。实践队沿街寻觅,在“合川桃酥”“重庆沱茶”等数家重庆特产小店中,选中了“陈建平”陈麻花作为构想的试验品。

实践队还前往著名红色景点“渣滓洞”,采访前来缅怀烈士、进行红色教育的旅游团体。在这里,实践团队还偶遇了不少其他高校的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团队。并与同样来自成都的西南财经大学调研团队的同学们就“成渝旅游经济”的主题进行了交流。

实践队在实践中先后采访了来自云南、贵州、陕西、浙江、河南、北京等多省市地区的游客,采访了一百余名15~65岁不同年龄段的游客,为成渝两地的旅游业发展调研给出了多样化的调查数据。

添彩双城:

成渝联动创精彩未来

实践期间,实践队还对景区附近伴手礼、文创店等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观察成渝两地特色的设计元素及产品。实践队深入各个文创店,发现了一系列包含成渝元素的文创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解放碑、火锅、熊猫主题的冰箱贴、镇纸等。在重庆的鹅岭二厂,富含特色的文创产品更让实践队爱不释手,也为他们的文创设计带来了不少灵感。

调研活动中,实践队对于成渝双城旅游经济的建设又有了新视角的见解。在感受两城魅力的同时,对两座城市之间气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观察也激发了同学们对成渝双城旅游联票设计、成渝特色伴手礼设计的更多可能性的思考,也发现了期间存在的种种实际问题。

据悉,成员们还将汇总调研数据,后续将整理成文,并初步设计出成渝双城旅游联票及伴手礼,完成此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报名,为成渝经济圈建设助一份力。(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