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战疫情
集中观察点医务人员合影
胡鑫森在工作中
“上好支架,绷紧帆布。”在内江市东兴区肖家冲集中医学观察点,东兴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胡鑫森正和现场工作人员一道,抬的抬,拉的拉,不到20分钟,就把一顶民政救灾帐篷搭好了。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里的平常一幕,持续驻守在这里的胡鑫森,虽然每天都要经历无数这样“琐碎”的事,可桩桩件件都印在他脑海里,至今记忆犹新。
争分夺秒
48小时建成集中医学观察点
作为这些奔忙人群中的一员,也作为这个医学观察点的现场建设负责人,胡鑫森从1月23日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奔跑”:1月24日上午,马不停蹄地寻回发热“逃跑”的病人;1月25日白天在医院进行发热门诊改建,晚上一接到医院安排,就立即到椑南、新江、肖家冲踩点筹备医学隔离观察点建设工作;1月27日,经过短暂的前期准备,“疑似病例隔离治疗区”和东兴区肖家冲“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点”建设同时启动。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春节期间,购材料和找工人都是难题,感觉就像打仗一样。”没有经验借鉴,没有退路可走,胡鑫森对内联系医务科、后勤科、院感科、财务科等科室,对外协调卫健、疾控、供电、环境、公安、社区等部门,每天要打一百来个电话,嗓子为此哑了三天。来不及吃饭,一瓶矿泉水一盒泡面就是一餐。实在扛不住了,就蜷缩在车上眯上一会儿。
既是医务工作者,又是搬运工;既是规划者,又是项目施工者。胡鑫森和战友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48小时的连续奋战,60余个可供集中医学观察的房间改造一新,每个房间水电、网络、电视、热水器、饮水机、马桶等设施一应俱全。
小心戒备
24小时排查“定时炸弹”
“要是走出了隔离区,后果不堪设想。”一天,一个抱着8个月大孩子的老人强行冲关,医务人员怎么也拉不住。紧要关头,负责外围的胡鑫森和后勤科的杨斌,在没有防护装备的情况下,一边只身挡住老人家,一边进行安抚,终于得以妥善处理。
最危险的,还在隔离区内潜藏着的“定时炸弹”。1月31日晚,隔离区整体断电,有两个房间水龙头爆裂,叫喊声、喧哗声响成一片……杨斌立即穿上防护服,投入到抢修、故障排除中。
更让胡鑫森担心的还是现场办公的医护人员。为了节约一套防护服,他们不得不戴着成人纸尿裤实行两班倒,身兼护工、宾馆服务员、清洁工、防疫员数职,往往忙得12小时内不进食、不喝水、不上厕所,忍受的煎熬可想而知。遇到隔离人员不理解的情况,医护人员还要陪着笑脸端茶倒水、送物品、对公共环境和房间进行消杀。尽管明白这是医护人员的职责,但胡鑫森还是从心底里对并肩作战的同事们很是敬佩。
那时,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就在隔离区外一个空旷院坝里,没有帐篷、没有办公桌,人员进出、物资交接、工作人员吃饭、休息,全都在这里。有时要写点东西,大家则只能趴在车盖上,或者垫几张硬纸片趴在地上。
共克时艰
每一刻都流淌着无尽的温暖
胡鑫森常常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在隔离观察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关怀,要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夏某在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后,他的妻子王某带着一岁多的孙子在此隔离观察。2月13日晚,王某需要转院进一步检查,孩子怎么办呢?胡鑫森果断决定,立即对小孩进行单独隔离观察。然而,孩子毕竟太小,父母又在外地尚未赶回,于是,护士们立即当起了孩子的“临时爸爸”“临时妈妈”。饿了,“临时爸妈”为孩子冲奶;哭了,“临时妈妈”拍着背哄着;睡了,“临时爸爸”端根凳子坐在门口默默守护……
其实,胡鑫森也是个普通人,也有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孩子的牵挂。二十多天没有回家,照顾家庭的任务不得已落在年老体弱的父母亲身上,胡鑫森觉得愧疚。和家人视频中得知,当时小孩肠胃不适,不吃不喝哭闹得厉害,胡鑫森揪心着、也纠结着。2月15日,趁着回家在门外拿换洗衣服的空档,他还是没忍住,用酒精把全身喷了个遍,进门摸了摸孩子的肚子,得知并无大碍,心里才如释重负。
后来,东兴区三个集中医学观察点随着人员的减少,其中两个已暂停使用,其余人员都转到肖家冲继续隔离观察。看到人员一天天在减少,胡鑫森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宽慰,他说:“作为一名党员,我将继续冲在第一线,挺在最前沿,面对疫情绝不退缩!”(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