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学峰喂猪
污水横溢、蚊蝇乱飞……提到养猪场,可能首先会联想到这几个词。可在位于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海蚌槽村十二组的桢楠、蜂糖李基地中的养猪场内,笔者看到的却是整齐、干净的养殖环境。据了解,这都得益于养猪场主人许学峰。
7年前,许学峰返乡创业养殖生猪。7年间,他不仅创办了家庭农场,还全面推行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构建起“生态养殖+绿色种植”的种养循环产业链,让原来的摞荒地变成了“金山银山”。
养殖生猪富了口袋
1998年,许学峰跟随同乡到广州打工,先后从事过建筑、搬运等工作,收入不错。谈及为何要返乡创业,许学峰给出了一个朴素却又真实的答案:“家乡空气、水质好,养殖生猪这个项目肯定能赚钱。”
2013年,许学峰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修建了300余平方米的养殖场,建设标准化沼气池,并从外地购买近100只仔猪,开启了他的养殖之路。
白天,他细心照料小猪仔;晚上,他系统学习生猪养殖的相关书籍,遇到养殖难题,主动向镇农技员请教……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实践,许学峰系统掌握了生猪养殖知识,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为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许学峰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自繁自养,不仅有效控制猪群疫病的传播,还降低了饲养成本。同时,许学峰严格控制每个猪圈生猪投放量,生猪的活动空间增大后,不仅提高了生猪的免疫力,还增强了肉的品质,生产的猪瘦肉多、肉嫩、口感好,在市场上极为畅销。
2019年,许学峰的养猪场出售生猪1000余头,净赚100余万元。
种养循环美了乡村
“许学峰,明天早上你就去采摘‘蜂糖李’,我上午来打包发货。”每天傍晚,纳溪区上马镇电商中心负责人古帮泽都要拨通许学峰的电话,同他联系收购“蜂糖李”事宜。
许学峰开始规模养猪后,针对猪粪处理问题,镇村干部主动伸出援手,多次前往他的养殖基地检测土壤情况,并结合许学峰的实际情况,建议他种植“蜂糖李”和“桢楠”,走种养循环之路。
“刚开始,我很犹豫,一是没有那么多本钱投入,二是没有种植经验,万一亏本怎么办?”许学峰如是说。但当地镇村干部不仅免费向许学峰提供树苗、肥料,还全程给予技术指导。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引导下,许学峰将100余亩摞荒地种上了“蜂糖李”和“桢楠”。
“我这个养猪场,每年出栏生猪1000余头。养猪场周围配套了100余亩经济果木林,不仅完全消化了猪粪,增加土壤有机质,还减少了化肥、农药等方面的投入,增加了果园收入。”许学峰说,养猪之余种植“蜂糖李”和“桢楠”,不仅让粪污变废为宝,还让原来的荒山也变成“金山”。
如今,经过7年的养猪种树,在养殖场后面的山坡里,漫山遍野都是长势优良的李树上,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许学峰正带领村民抓紧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养殖场前面的桢楠林生长茂盛、一片翠绿,而环绕于山脚弯曲狭长的小溪,溪水更加清澈,构成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美景。(王超明 陈扬 孙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