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7 期 / 第6版:法治农村
非法集资须警惕

617,自称央企背景、号称交易量达800亿元的网贷平台唐小僧母公司资邦金服却被警方查封。截至目前,在唐小僧QQ群里,不少投资人称,微信客服已联系不上,不能提现。

近年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投资理财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把储蓄资金用于投资,希望“以钱生钱”,增加家庭财富。与此同时,投资管理、财富管理、私募股权投资、信息咨询、网络借贷等机构纷纷设立。但部分机构假借“投资理财”名义,通过保本、高收益、无风险、有担保等虚假宣传,诱骗群众签订合同、出借资金。更有甚者,他们打着房产买卖、商铺租赁、养老项目、民办学校、零元购物、消费返利等旗号,干的是非法集资的勾当。一旦这些机构出现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等风险问题,极易发生关门停业、携款“跑路”等情况,参与人往往损失惨重,有的甚至血本无归、倾家荡产。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表示:“在打击非法集资过程中,要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因此,以下几种常见的非法集资形式需要警惕:

以投资理财为噱头。这种形式是最常见的,以高收益、低门槛、快回报为诱饵,一般承诺月息都超过20%,靠不断发展新的投资者实现虚高利润,兼具非法集资与传销相互交织的特征。

以集资买房为借口。通常是不法房企以内部优惠认购等形式公开融资,很多不明真相想要买房的群众还以为自己占了便宜,结果是钱被骗跑了,房子连个影子都没有。

假扮养老机构。这也是常见的非法集资形式,这几年特别多。一种是以投资养老公寓等养老项目为名,另一种是以销售保健、医疗等养老产品为幌子,专骗老年人的钱。

消费返利。“消费购物的钱不仅全额返还,还能赚钱。”“商家、消费者共享利润分红”“消费多少返多少,在日常消费中就能创富。这些听上去只赚不赔的买卖,虽然会引起部分消费者的质疑,但是,同时也会让一些人怦然心动并且为之付出行动。

此外,以众筹、私募基金、农民合作社等为名义的非法集资形式,也需保持警惕。(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