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3 期 / 第4版:社区科普
助力北京冬奥会,这些“黑科技”太秀了!


高山滑雪多维度一体化监测方案

北京延庆赛区小海坨山上,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主体建设工程相继完成竣工验收,精美的赛道宛若游龙腾飞山林间,等待着比赛时刻的到来;

连接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的公路交通线上,2座加氢站、6款氢燃料电池客车已交付使用,100%国产技术打造的绿色出行“利器”,为亮相北京冬奥会做着细致“打磨”。

7月19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冬奥会”)迎来倒计时200天,一批高科技成果交付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支持项目交出阶段性成绩单。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按照‘边研发、边测试、边应用’的方式组织实施,在今年2月雪上测试赛和4月冰上测试赛中,有30多个项目70项技术成果落地应用。”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表示,科技冬奥重点专项要加强研发成果在“实战”中应用测试,推动项目成果在冬奥会实际场景中落地,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我国冬奥会办赛和参赛水平。

科学办赛

提供多项“中国方案”

6月30日,随着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复杂山地条件下冬奥雪上场馆设计建造运维关键技术项目的正式结项,国内唯一的雪车雪橇赛道呈现出最终样貌:赛道全长约1975米,设计有16个角度不同、倾斜度各异的弯道,俨然一条游龙展翼腾飞。

因为项目专业性强、场地要求严苛,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被认为是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施工工艺最复杂的冬奥新建比赛场馆之一。其中,因场地位置向阳,阳光直射严重影响冰面质量,这成为亟需攻克的难题之一。

项目团队大胆创新,结合自然地形和遮阳设计,研发出一套独特的地形气候保护系统——通过地形、遮阳棚、遮阳帘的组合使用,降低太阳辐射对赛道的影响,无论是早上太阳升起还是晚上太阳落下,阳光的入射都不会影响运动员训练和比赛。

这只是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支持北京冬奥会重要场馆建设中的一个缩影。在国家速滑馆、高山滑雪中心、崇礼跳台滑雪中心等工程的建设运维中,科技支撑无处不在。

科学训练

实现技能提升

只需佩戴好可穿戴设备,一名速度滑冰运动员从静止状态达到指定速度,然后,调节姿态、入弯的动作数据便一览无余……

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标准冰场上,运动员们正在使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智慧冰雪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最新亮相的成果:冰雪运动高速滑行精准定位算法和轨迹系统开展弯道技术训练。精准定位算法与轨迹系统可通过实时量化运动员的动作姿态与滑行速度等数据,让教练员细致入微地观察到运动员在整个训练环节中的人体状态,辅助教练员改进训练方法,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

“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中,科学训练与比赛关键技术是一个重要领域。”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管理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介绍,围绕运动员科学选材、运动员技能优化、体能训练和训练监控、科学化训练基地建设等方向,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共部署启动12个项目。

截至目前,助力跳台滑雪的神经-生物力学增能技术及便携式可穿戴神经启动设备已入队应用;高水平运动员动作优化分析系统帮助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攻克了高难度动作,成功率提升约15%。

智慧观赛

打造视觉盛宴

手持一部5G手机,点开应用程序,手指触动屏幕的瞬间,国家体育馆里冰球赛场的实时画面像电影“黑客帝国”中子弹时间特技般冲击你的眼球。

不论在哪个角落,只需5G环境下,自由交互式技术可实时提供冬奥赛场的比赛画面,并实现任意视角的自由观赛。这是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冰雪项目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技术与系统项目的重要成果。

“如果项目成果在冬奥会期间得以应用,届时即便不在冬奥比赛现场,新型观赛技术也能让观众体验别致的‘身临其境’。”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陈宝权说。

得益于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对5G通信技术支持所取得的重要突破,新型5G基站设备可满足低温、大风、高海拔等极端条件大容量通讯需求,实现对赛区及京张沿线5G网络全覆盖。(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