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7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蓬安县:以工业化思维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写作《齐民要术》时绝不会想到,他在书中记述的瓜菜栽培方法将造福子孙万代。1000多年后的今天,位于西南一隅的南充市蓬安县正大力发展瓜菜产业,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实施标准化、产业化种植,走上了现代化农业之路。

标准化

从“随心所欲”到“卡尺种菜”

“以前想咋种就咋种,现在与瓜菜出口公司签了约,不仅对萝卜直径、长度、重量有严格的要求,就连萝卜的表皮、色泽和叶片的新鲜程度都作了详细规定。”日前,在蓬安县锦屏镇中坝村冬春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里,负责人黄冬春出示了一份出口合同。根据该合同,中坝村要向日本供应30万根白萝卜。他说:“只有坚持标准化种菜,才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国际市场。”

黄冬春所说的“标准化”是指四川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进行的一场改革。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一些农民为了提高蔬菜产量,不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并导致土壤恶化。近年来,四川省农业系统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也让“卡尺种菜”成为事实。

怀抱着刚刚收获的新鲜萝卜,黄冬春拿着尺子一根一根地测量其长度和直径。“我们开浅沟穴播,每穴23粒,播种深度为1.52厘米,行距40厘米,株距2024厘米,每亩55006700穴左右。”黄冬春说,实现“卡尺种菜”,依靠的不是人工,而是机器的全自动化。“我们在育苗、移栽、施肥、用药等环节均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从田间到餐桌实行全程监控,织就了一张农产品质量安全大网。”黄冬春自豪地说。

产业化

从“只问耕种”到“链条延伸”

天刚蒙蒙亮,位于蓬安县凤凰大道中段的中农联·国际农贸城已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2019年我们市场交易了3000余万公斤瓜菜,部分销往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城市。运菜车每天上午始发,两天后到达上海,新鲜的萝卜、脐橙就会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中农时代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杉说。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蓬安瓜菜的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年产量保持在40亿公斤左右。

瓜菜多了,储存就成了问题。蓬安县结合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引导“只知道埋头种地”的农民开展种植、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大大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了农业从温饱型向效益型转变。于是,集冷链、物流、仓储、加工、电商于一体的中农联·国际商贸城于2018年正式落地蓬安。目前,已有上百家店商集中入驻园区,形成了集分拣加工、农副产品展销、仓储物流、办公创业、电子商务等综合性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农副产品商贸基地,该基地将瓜菜销往全国20余个省份,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蓬安农业产业化模式昭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蓬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波如是说。

国际化

从“屡遭壁垒”到“一路畅通”

“这是我们去年5月对土壤检测的12项指标,一项不合格都不行。”拿着《产地环境检验报告》,黄冬春说,“中坝萝卜已经成为蓬安蔬菜对外的一块金字招牌,我们有义务保护好这一农业品牌。”

几年前,中坝萝卜曾被一些国家拒之关外,给蓬安蔬菜出口企业带来压力。特别是近年来,相关国家实行“肯定列表制度”后,不但对出口产品有严格标准,并且对产品土壤也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面对残酷的国际竞争,蓬安县农业部门首先选择了苦练内功,通过实施“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大力引进“营养蔬菜”等新品种,发展瓜菜出口示范基地。据蓬安县农业农村局蔬菜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现有100余个瓜菜品种,其中无公害瓜菜产品达到10余个;无公害瓜菜基地超过万亩。

目前,仅以中坝村为例,出口国外的蔬菜由三年前的不足1万公斤到现在每年超过200万公斤,这项数据还在进一步扩大。蓬安县委副书记、县长唐方春认为,只有坚持用工业化思路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国际化水平,才能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郭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