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宣传周。
暴雨、地震、强对流天气、洪水、泥石流……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我们该如何科学应对?让我们一起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吧,只有充分了解防灾知识和避灾技能,才能在危急时刻从容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
暴雨
危险区域
1.积水中:尤其是深水区,可能存在坑洞、下水道口等危险。
2.堤坝边:洪水过大可能导致堤坝漫溢或堤坝开口,观洪时可能被洪水冲击。
3.带电设施附近:电线杆、配电箱、灯箱、电子公交站牌、喷泉设施等带电物体,可能因风雨破坏导致漏电。
4.高层建筑下:狂风暴雨易引发高空坠物伤人。
5.危险建筑及物品附近:老旧建筑、大树、广告牌等可能发生倒塌;工棚、脚手架、铁皮屋等易被大风吹倒或掀开。
室外如何避险
1.及时避雨:就近到安全的室内避雨,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
2.结伴而行:建议不外出,但如需外出,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冒险涉水;避免与金属等导电物体接触,防止触电。
3.远离危险地点:不要在高楼或大型广告牌下躲雨,避免坠物砸伤;遇强降雨,尽量不乘坐地下交通工具。
行车避险技巧
1.减速慢行:雨天行车要减速慢行,开启雾灯和示廓灯,保持好车距。
2.避免积水区:尽量避免驶入积水区和地势低洼区,切勿驶入立交桥的底层或下沉式隧道。
3.紧急逃生:若车体被淹没,利用身边的防盗锁、羊角锤等工具破窗逃生;若积水尚未堵住车窗,抓紧解开安全带,打开中控锁,摇下车窗逃生。
地震
地震中最危险的时刻是在晃动最为强烈的时候,试图强行逃出房屋或返回房屋抢救同伴及物品都会加大被坠落物体砸伤的几率。地震有规律可循,一次震动袭来,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长的持续一两分钟,之后会有短暂的平静期。间隔时间越长,震源离你越远。
震时逃生要点
1.地震时不要慌张,保持冷静。
2.远离危险区域,尽快找到安全藏身处。
3.如处于临时藏身处,等待合适时机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
4.被困时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震后安全常识
1.选择空旷、干燥、地势较高的地方搭建防震棚,须避开高压线、危楼。
2.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在地上睡觉要防潮,冬天要严防煤气中毒。
3.不要随意回危房,尽可能远离废墟,避免余震和次生灾害带来的伤害。
4.不喝生水,不吃不洁或腐烂变质的食物,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垃圾和消毒。
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变化莫测,最好的防御就是及时躲避。夏季是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期,一旦接收到气象台发布强对流天气的相关预警,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切不可掉以轻心。
重点关注风险
1.城市洪涝风险:雨天出行注意避开地下通道等易积水地区,开车行经陌生积水路段应停车观察或绕行。
2.狭管效应风险:行人车辆注意避开高层建筑之间的狭长通道,大风天气尽量远离门窗和阳台。
3.高空坠物风险:商家查看广告牌匾是否牢固,居民清理阳台物品,行人远离大树、广告牌、围墙等。
4.安全驾驶风险:行车注意与其他车保持距离,远离满载的货运车辆,控制车速。
5.触电和雷击风险:不要在旷野行走,远离高压电线、照明线路和树木、线杆等孤立尖耸物体。
防范措施
1.及时接收预警:关注气象台发布的强对流天气预警,按照预警要求采取防范措施。
2.减少外出:强对流天气期间尽量减少外出,留在室内安全区域。
3.准备应急物资:家中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手电筒、干粮、饮用水等。
泥石流
泥石流征兆识别
1.河水异常:河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水量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2.山体异常:山体出现白色水流,山坡变形、鼓包、裂缝,坡上物体倾斜。
3.声响异常:山上听到沙沙声音却找不到来源,可能是沙石松动、流动发出的声音;山沟或深谷发出轰鸣声音或有轻微震动感。
4.其他异常情况:干旱很久的土地开始积水,道路出现龟裂,树木、篱笆等突然倾斜,雨下个不停或雨刚停溪水水位急速下降。
科学逃生方法
1.向两侧山坡跑: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
2.不上树躲避: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
3.选择树木密集地带逃生:密集的树木可以阻挡泥石流的前进。
4.避免低平弯道凹侧:弯道处水位较高,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方。
不同情况下的应对
1.非滑坡山体区:将灾害发生的详细情况迅速报告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同时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2.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声音或听到警报时,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垂直于泥石流的旁侧山坡跑去。
3.驱车经过泥石流地区:严密观察,注意安全行驶,查看前方道路是否存有塌方、沟壑等情形,未探明情况不要轻易驱车经过。
洪水
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
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1.物资准备:备足食品、衣物、饮用水、生活日用品和必要医疗用品,妥善安置家庭贵重物品。
2.通信设备:收集手电、口哨、镜子、打火机、鲜艳的衣服等作为信号用的物品。
3.救生装置: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洪水来临时的应对
1.高地撤离:迅速向两岸高地撤离。
2.保持冷静:果断放弃财物,尽早逃生。
3.远离涨水区:不要强行通过漫水路桥或下凹立交桥,不在河边或桥面逗留。
4.互救工作:及时拨打求救电话,在做好自身防护情况下开展互救。
洪水后的注意事项
1.饮水安全: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以及经漂白粉等处理过的水。
2.食品安全: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
3.环境卫生:不随意丢垃圾,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
4.皮肤护理: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
5.防虫防疫:做好防蝇防鼠灭蚊工作,预防肠道和虫媒传染病。
6.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不用脏手揉眼睛。
7.及时就医: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综合自中国气象局、深圳天气、《中国矿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