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0 期 / 第1版:要闻
新农人的“花样事业”
——记华蓥市政协委员匡小莉

匡小莉为社员讲解玫瑰苗的栽培技术

匡小莉为红梅树修枝

2月24日上午,广安华蓥市政协委员、蜀地花海生态农业专业合社常务副理事长兼技术总监匡小莉,再次带领社员来到禄市镇凉水井村“农家书屋”,从书架上取下几本有关花卉苗木培育技术的图书,潜心贯注地翻阅起来。

早春时节,正是海棠、紫薇、玫瑰等花卉苗木种植、管理的关键时期,匡小莉一边翻阅图书,一边摘抄要点,还不时在笔记本上标注着花木的名称。如今,她和社员们已是这个书屋的常客了。

正是依托村里的“农家书屋”,匡小莉在书海中淘出了迷人的“花样事业”。

今年春早,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气中时,匡小莉已带领村民奔忙在海棠博览园的红梅园了。

“修剪枯枝,去掉残叶,可以让花朵更鲜艳、醒目。”伴着花香在花丛间穿梭忙碌的匡小莉,一边修剪枯枝残叶,一边乐呵呵地说,“今年春节,我们红梅园的红梅竞相绽放,灼灼其华,来看花的人一批接着一批。但红梅的花期较短,若不精心护理,花朵就凋谢得快。”

“这个海棠博览园的确搞得好,一年四季都有景,海棠花、玫瑰花、紫薇花、茶花、梅花……让我们既饱了眼福,又得到了美的享受。”赏花的市民赞不绝口。

在基地务工的原村党支部书记马云堂介绍,2014年春天,年仅30岁的匡小莉与叔叔王晓龙一起,怀揣着“为家乡父老乡亲做点有益的事”的梦想,在凉水井村流转了1000余亩河滩地和撂荒地,新建以种植海棠、紫薇、红梅、玫瑰等名贵花木和鸢尾、女人花、荷花等水生植物为主的生态观光园,并建立“蜀地花海生态农业专业合社”,带领乡亲在贫瘠的土地上发展“花样事业”。

作为合作社常务副理事长兼技术总监的匡小莉,自己首先应该有技术才行。但匡小莉读书时学的是会计专业,农业方面的技术很欠缺。“没技术就学呗!”于是,她不仅自修四川农业大学园林绿化专业本科,而且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村里的“农家书屋”,只要稍有空闲时间便往书屋跑。她一边从书中汲取理论知识,一边把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从测土配方、土壤改良、施肥、修枝,到防治病虫害,慢慢地从花卉苗木培育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如今,蜀地花海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已初具规模:引进新品海棠系列、紫薇系列、梅花系列、名品茶花系列、欧洲玫瑰(月季)系列、名贵观赏珍稀花果植物沂蒙金丝枣、黄金龙爪榆、三角梅、杜鹃、樱花、五彩锦带及水生湿地植物等近30个系列600余个品种,共700余万株,涉及原小驴山、凉水井、姚家塝、大坡老4个村。“小莉带领我们干的这些事,不仅盘活了土地、带动了村民增收,而且美化了乡村,引来了鸟儿栖息。”说起村里的变化,马云堂满脸笑意。

“我们这几个村不仅由产区变成了景区、田园变成了公园、产品变成了商品,还让600余个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1.6万余元。”常年在该合作社务工的周祖惠满意地说,“小莉不仅懂技术,而且为人忠厚,特别能吃苦。你瞧瞧,大年才过不久,她又带领我们在新开发的‘花海人家’民宿大院前修建用于摸魚儿、捉鸭子等趣味活动的湿地。她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早点把这些配套项目完善,我们这片花木基地就真正变成看有看头、玩有玩头的花博园了!”

“搞花木种植没有文化、缺乏技术是不行的,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匡小莉说,只有苦练内功,把自己化作“春泥”,才能更好地呵护花朵,赢得“百花绽放”。因此,她将带领蜀地花海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利用村头的“农家书屋”,多读书、读好书,当好新农人,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从书中淘出“花样事业”,让“蜀地花海”变成“画里乡村”。(邱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