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初春时节,沿着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一路前行,当看到群山环抱中一片平坦地带在眼前缓缓展开,一片黑压压的帐篷铺满了大地,便知道广元市旺苍县水磨镇广福村到了。
这个曾经交通条件、经济基础极差,水电不通、没有支柱产业的贫困村,在经过几轮“科技风”后,如今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山林怀抱中,山泉水汩汩流过,盘山公路连接千家万户,乌天麻产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
在交通条件、区位条件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如何让天麻产业长效发展?广福村积极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科技支撑补短板。
广元市科技局和水磨镇党委通过多方联系对接,成功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重庆中医药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效合作关系,成立了“研究员工作站”,通过省级“三区”人才、市级科技特派员办夜校、开讲座、搞培训等方式,在全村培养了100余名技术明白人。
“以前,我们都是到外地打工挣钱,现在我们通过种天麻,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遇到问题有专家给我们现场指导,而且经常组织我们培训学习。我现在不但自己种上了天麻,还成为一名土专家。”广福村村民唐绍红指着培植的天麻自豪地介绍道。
依托科技力量,水磨镇与省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市科技局等帮扶单位紧密合作,共同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如今,广福村天麻大棚换土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短断面仿野生栽培技术应用于1000余亩林地,土培桶栽技术成功培育天麻20万棒。乌天麻以其独特的品质与优势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唐绍红说:“技术的更新让我的产量翻倍、收益翻番,今年卖了近20万元,更增加了我们的种植信心。”
与之毗邻的,水磨镇桥板村与春笋村,为提升农业生产效能,通过专合社购置了一批拖拉机、犁地机、植保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并创新性地建立了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核心的运营机制。通过大力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成功实现了农机化率30%的增长,不仅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更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新鲜活力。
“我们以前一亩地播种要1周,现在20亩地只要1天时间就完成翻耕和播种,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春耕成本减少了,土地效率提升了,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春笋村村民石玉刚说。
新春伊始,水磨镇秉承“开好局、起好步、谋好篇”的发展理念,将农业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推动农村产业蓬勃发展。通过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开展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目前,该镇共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10余场次,包括栽植天麻技术专场、肉牛羊养殖技术专场等,共计培训农民500余人次。同时,该镇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科技,让农业更智慧,让乡村更惠民。(旺苍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