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韵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辖区人口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急诊病人处置、转运,传染病防治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在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调研了简阳市3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心、乡镇和社区卫生院),针对了解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供读者参考。
服务能力现状
A医院为中心卫生院,属二级乙等医院,服务人口9万余人,基本能够承担辖区人口的基础医疗服务任务,但妇产、儿科、耳鼻喉等专科较弱。B医院为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5万余人,仅有医师8名,综合能力较弱,除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中医康复治疗外,外科仅开展清创缝合,无急诊科、妇科、产科等专科。C医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人口6万余人,不具备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
存在问题及原因
总体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人才不足、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低等问题。
人才吸附力弱。从对3所医院的调研发现,当地基层医院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多数是大专、中专毕业生。总体待遇偏低,成熟医生都有向城市流动的倾向。
教育培训不足。由于人力缺乏,“一人多岗”现象比较普遍,相当一部分医生毕业工作后较少外出进修、学习,成长缓慢,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运用能力欠缺。
分级诊疗进展迟缓。国家通过医共体等方式加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但实施过程中,存在上下动力不足、人财物不通、上转容易下转难等实际困难。
对策建议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位。坚持政府主导,以人的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定位,即具备控制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和管理妇幼健康以及进行急救处置的能力,实现预防、治疗、康复和管理一体化的整合医疗。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扎根基层。持续开展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短缺问题。改革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分配制度,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提高基层卫生人才待遇。
依托医共体上级医院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加强与县级医院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能力。建议医共体上级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学科短板。推动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使患者得以获得更方便安全的分级诊疗服务。
医卫融合提升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运用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的优势,打通存在的堵点难点,促进医防融合。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来说,需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完善配套建设。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做好服务人群的常规排查,对发热病人、呼吸道症状病人进行规范诊疗,发挥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哨点”作用。(作者系南昌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