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1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补齐乡村治理短板
乡城县走出富民强村新路子

近日,笔者走进甘孜州乡城县克麦村和东尔村,村落干净整洁,村民热情礼貌,产业蓬勃发展,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微治理助力善治大变化

走进克麦村村的级活动室,村务公开栏中各项规章制度一应俱全,其中粘贴在角落里的“红蓝”微治理台账格外引人注目。翻开台账,里面标注着每个问题的上报时间、解决事项责任人、解决期限、解决措施、完成情况等。

据四川科协选派的驻村工作队队员黄河介绍,为了让克麦村村民更好地参与乡村治理,让村务工作更好地接受村民监督,村里自去年10月起建立了“红蓝”微治理台账。“红蓝”微治理台账分为乡干版红色台账和村干版蓝色台账,值班干部每天将发现的村务问题或村民上报的问题写进台账,并落实相关人员整改、解决,最后由村干部检验是否整改达标。

“实行‘红蓝’微治理台账后,村里出现的问题有了专人负责,形成了从问题产生到解决的闭环处理机制,有效解决了日常工作中问题不能及时办理的困扰。”黄河说道。

除此之外,为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克麦村还以实现“适应新环境、改变旧习惯、梳理新观念、争做文明人”为目标,在全村开展了以“新时代、新生活、新风尚”为内容的“三新”文明创建活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逐渐发生转变。

“每季度我们都要开展流动红旗卫生评比活动,在这个季度我们家就得到了流动红旗。”村民洛绒更登高兴地说:“每次评比的时候,村干部都要把现场评比的照片发到群里,大伙共同打分,得到流动红旗后还有奖励,其实奖励是其次,荣誉才是关键,有了这个流动红旗,出门到处都是羡慕的眼光。”

微积分提升文明新风尚

来到东尔村乡风文明“微积分”超市,墙上粘贴着“微积分”兑换管理办法及标准,货架上摆着洗衣粉、肥皂、大米等商品,虽说超市不大,但十分干净整洁。

“以前村里针对不爱卫生、不讲文明的行为制定过带有处罚性质的规章制度,但都治标不治本,于是去年村里以奖代罚,打造了乡风文明‘微积分’超市。”四川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选派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杨世明说。

为了让乡风文明“微积分”超市正常运转,杨世明积极向派出单位争取资金支持。四川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意每年支持2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超市购买物资,“然乌乡微基金”也向超市提供支持。在具体操作中,东尔村以户为单位,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部分村民代表组成乡风文明超市“微积分”评比小红帽志愿分队,每月在村里开展一次文明实践评比活动,每季度集中开展一次积分兑换活动。

“积分兑换活动虽然每季度只进行一次,但村民们可以把上季度的积分存起来,下季度再去兑换,不会失效。”杨世明打趣道。

微产业带动群众促增收

来到克麦村车厘子生态种植基地,只见蓬勃生长的车厘子在微风的轻拂下熠熠生辉。

以前,该村村党支部书记益西丁真种植了几棵车厘子树自给自足,2018年,游客到益西丁真家中借宿时,品尝到他种的车厘子,对此赞不绝口,并建议他拿到市场上进行售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益西丁真把家里剩余的车厘子拿到县上,赚了2000余元。益西丁真受到启发,探索出以“车厘子经济”提高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

在村“两委”积极引导下,该村村民于2019年,在后山荒坡开垦出果园80亩,种植车厘子树1500余株。“等到车厘子挂果了,我们村就会有20~30万的收入,真是太好了。”看着茁壮成长的车厘子树,益西丁真高兴地说道。

在东尔村,杨世明正挨家挨户摸底调查该村村民的切实需求,了解到村民常年种植苹果,但由于种植分散,一直不成规模。杨世明便积极向派出单位请示,通过“以购代销、消费帮扶”的方式,形成以户为单位微型种植,合作社牵头集中收购模式,并在稳固现有销售链的基础上,积极链接各大水果加工企业,邀请企业负责人到现场考察,进一步为村民拓宽销路。

同时,随着查呈沟AAAA级旅游景区的成功创建,然乌乡集旅游、农特产品、娱乐为一体的“然乌山河”农特产品综合营销服务中心也拔地而起,克麦村、东尔村村民以每户1000元的标准入股,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本报通讯员 吴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