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5 期 / 第3版:科协之窗
德阳市科协委员杨萍:脚踏大地 把田种好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对此,四川省人大代表、德阳市科协委员杨萍,用八个字作了回应:脚踏实地,把田种好!

盘活土地

解决耕地撂荒无人治理难题

1979年出生的杨萍,凭着对农业、农村的热爱以及老农机手父亲的影响,在开过餐馆、跑过运输后还是选择回乡为当地农户提供农机服务。

2002年,杨萍拓宽思路,开始流转土地进行粮食种植。最初,乡亲们并不相信如此年轻的小姑娘能把地种好,因此不太愿意将自家耕种的土地流转给她。面对困难,杨萍没有退缩。为消除乡亲们的顾虑,她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并主动提出先付土地租金再用地。这一做法给事业刚刚起步的她带来了不小压力,但杨萍觉得能让乡亲们安心,这样做就值得。

2011年,她开始尝试大面积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2017年,她联合当地392户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了广汉市麦浪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保底收益的基础上增加二次分红,实现合作社成员、务工人员增收。与此同时,她不仅要求自己机械化、科学化规模种植,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参与,在全市范围内起到了良好的致富带头作用。

闲暇之余,杨萍还积极参与周边撂荒地复耕复种。利用合作社的土地平整机、铲车、挖掘机、打草机、筑埂机等农机进行改造,同时大量使用有机肥恢复土地肥力。截至2023年,杨萍回填鱼塘虾塘、回耕果园、复耕荒地和产能低下土地共3000余亩,解决了耕地撂荒无人治理的难题。

提供技术

携手群众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回首和土地做伴的二十余年,杨萍遇到了诸多难题,但她始终积极面对,全力解决。

针对小农户种地难、集体经济发展难等难题,杨萍在当地推行“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小农户”服务模式,联合小农户推动形成将土地连成片、让农机服务整村,“户”得低价优质服务、“村”获服务佣金、“社”增加服务收入的三方共赢局面,奠定了村集体、小农户、合作社长期合作基础,帮助村集体经济度过“迷茫期”,让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7月,四川省持续近两个月的高温干旱天气,广汉市连山镇出现了严重的灌溉用水问题,农业生产面临挑战。杨萍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并带领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农户在上游进行引水工作,用沙袋人工垒砌翻水堰,解决了下游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

…………

作为政协委员,她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就农田用水问题向德阳市政协提议修建永久翻水堰,预防极端天气影响农业生产,获得了市上的大力支持。据悉,今年水稻种植前已完成所有修建工作。

作为连山镇锦花村妇联兼职副主席,杨萍积极发挥基层妇联干部引领联系服务作用,每年为当地妇女提供农业技术培训约3000人次,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约2000人次,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300余个,带动妇女创业20余人。

作为锦花村村民小组长及锦花村第二党支部书记,杨萍积极联系周边农业经营主体,推行走工制度——根据各个经营主体的用工时节不同,合理联合经营主体,实现用工互通,为周边100多位农户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环境,同时帮助这些联合主体解决农忙招工难的问题。

如今,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那片肥沃黑土依然浑厚,而杨萍的外延没有变化,内涵却已丰富。

她成为广汉市第一个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主。

她成为广汉市第一个获得“四川优秀青年农民”称号的女农场主。

她成为广汉市第一个实施规模化稻田种养循环的新农人。(陈舜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