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5 期 / 第4版:社区科普
正确看待食用菌中的重金属


关于食用菌中含有重金属的传闻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消费者往往一听“重金属”几个字就会大惊失色,再加上市场上的菌类实在太多,一时无法一一辨别,有时想买菌类回家丰富一下餐桌,却感觉无从下手。那么,食用菌里面的重金属真的有那么多吗?所有菌类都含有超量的重金属吗?

实际上,重金属在所有食物中都是普遍存在的,食用菌自然也不例外。因为重金属是一种环境污染物,无处不在,比如空气、水源、土壤中都有重金属的存在。而食物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都无法脱离所处的环境,自然也就难以杜绝重金属。

一般说来,野生蘑菇的重金属含量要比人工栽培的食用菌重金属含量高,而需要覆土栽培的食用菌,比如双孢蘑菇、鸡腿菇、姬菇等,容易受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相对而言,用秸秆培育的菌菇类中重金属含量要少一些。

食用菌富集重金属只是食用菌对不良生长环境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并不是食用菌生长的必然结果。食用菌会产生一些能和重金属络合的蛋白,通过与重金属络合生成无毒的络合体来解毒,从而让食用菌“不怕”重金属;而在环境中,尤其是被污染的环境中,往往存在一定量的重金属,于是食用菌就把这些重金属“不小心”吃到了自己的肚子里面,并且越积越多。这跟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

食用菌虽然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但还需要有足够的重金属在培养基或土壤当中,供它来富集,才会发生超标的情况,而食用菌本身并不会凭空产生重金属元素。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的高低跟环境有很大关系,环境越好,重金属就少。也就是说,环境好的地方,食用菌就比较安全。

所以,在人工培养食用菌时,通过控制环境中的重金属,能降低食用菌中可能的重金属含量。在人工培育过程中,可以通过肥料控制、土壤优化和水质控制等方法,有效地降低其中的重金属含量,通常来说大家不用太担心。从一些关于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和实验中,在无污染的土壤中人工栽培食用菌几乎没有富集到重金属。

我国《GB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对食用菌中常见重金属铅、镉、汞、砷都有严格的限量规定,具体限量值在标准中也很明确。监管部门针对市场所售的菌菇类产品,都会严格按照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检测标准进行重金属等的残留检测,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成都食药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