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4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长宁县:人大代表当“头雁”,强村富民促振兴


人大代表交流花椒修剪技术

前段时间,在宜宾市长宁县铜锣镇龙峰村花椒基地里,村民们忙着将青花椒采摘、打包、装车……运输车满载着绿宝石般的青花椒绝尘而去,呈现出丰收景象。

“别小看这小小青花椒,它不仅让我们村脱了贫,还是全村的支柱性特色产业,成功带领大家致富。”铜锣镇人大代表、龙峰村返乡农民工代应辉高兴地说。这是当地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当产业发展“领头雁”,带领村子增收致富的生动实践。

如何把产业发展好,让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各级人大代表一次又一次想办法,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以前要走两三个小时的路才能到镇上,现在赶车10多分钟就到了,非常方便。”龙峰村村民喻体高介绍说,他们村曾是省级贫困村之一,因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只能依靠传统农耕,积贫积弱的村子看不到未来。

近年来,在退役军人、龙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怀金的带领下,在联系单位、驻村干部的帮扶下,干部群众纷纷行动起来,攻艰克难发展产业。

以前的龙峰村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缺市场,靠村民们单打独斗难上加难,村干部们合计,决定共同发展产业。选择什么产业?大山中的村子,抬头低头都是山,人均耕地少得可怜。陈怀金和村干部们先后十余次远赴成都、云南等地考察农业新品种,后又前往宜宾市江安县下长镇考察了九叶青花椒,通过村“两委”商议,组织村组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现场考察、座谈,最终确定将九叶青花椒项目作为龙峰村扶贫项目和重点发展项目,以此为突破口,在村里做出一些有特色、优质量、打品牌的产品,为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新路。

与此同时,镇村干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带领群众跑项目、耕荒坡、建家园、兴产业,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修建通村硬化路、通组产业路9条总计18公里和便民路9.5公里,建成九叶花椒产业800余亩,把过去偏远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村、文明村,让龙峰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村民户均纯收入也大幅增长。

“村里发展越来越好,我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带领全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奋勇前进。”陈怀金表示,今年全村的花椒产量预计达15余万公斤,产值在100万元以上。“只要大家共同富裕起来,当初放弃高薪工作回乡发展就是值得的。”

龙峰村的产业振兴,只是长宁县各级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他们之中,有县人大代表常春在龙头镇选区组织镇人大代表宣传乡村振兴项目政策,协同镇、村争取项目落地,发动群众整合资源,在项目建设上不断助农务工、助农增收;梅白镇人大代表胡大权积极协调推进洪谟文化陈列馆建设,助力“洪谟国学班”开班,并义务担任洪谟故里AAA级景区讲解员,致力于传播、传承洪谟文化;县人大代表刘怀蓉通过多次做思想工作,动员在外发展的大学生回到老翁镇黎明村参加村上服务工作,开办音乐、舞蹈、国学、英语等学习班,壮大返乡建设队伍力量;双河镇人大代表蓝詠发动群众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庭院,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带动农户发展生态经济,引导全村产业向绿色生态转型……

乡村振兴有我在,人大担当新作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长期以来,长宁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有关专项工作报告、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实地考察、跟踪督办代表建议等多种方式,重点检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为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贡献了人大力量。同时,县乡两级人大代表认真履职,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乡村振兴“战斗员”、助力振兴“帮带员”、工作落实“监督员”,深入选区、深入企业、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和利益诉求,准确反映社情民意,及时建言献策,最大限度地聚人心、凝智慧、合力量,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积极行动,全县的乡村振兴也将结出更多绚丽多彩的果实。”长宁县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长宁县各级人大代表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实心干事、科学作为,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奋力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宋成均 胡鉴 张旭 熊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