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0 期 / 第8版:乡村振兴·乡土人才
“90后”养蜂人酿出致富“蜜”方
——记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获得者周承伟


周承伟。

周承伟检查蜂箱。

周承伟,雅安多赢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采蜜小镇”负责人。10余年来,他从一名对蜜蜂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养蜂专家”,在探索中学会了蜜蜂营养杂交技术,还自创了蜜蜂繁殖办法和无害诱导治理棉虫技术,获得2018年全国大学生创业百强、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31届成都大运会火炬手等荣誉。

制蜜生产培训现场。

扎根乡土  播撒希望之种

走进雅安多赢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排列整齐的蜂箱映入眼帘,蜜蜂在空中“嗡嗡”穿梭,穿着防护服的周承伟正从蜂箱中取蜂蜜。“我们的蜜蜂是自由放养的,产出的蜂蜜味道纯正,吸引了许多顾客寻香而来。”谈起自己的养蜂事业,周承伟脸上洋溢着“甜蜜”。

生于1991年的周承伟,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是个逐梦农村的“新农人”,但人们却很难将过去的他和现在成熟稳重的他联想到一起。周承伟回忆道,大学初期他的状态不佳,缺乏奋斗的方向和动力,直到2013年6月,决心改变自己、改变现状,并萌生了养蜂的想法,没想到得到了室友一致支持。于是,周承伟和室友一起向学校老师寻求指导,最终确立了养蜂计划,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

靠着高度执行力和改变自我的决心,周承伟说干就干,亲手搭建蜂场,饲养首批蜜蜂,日子变得忙碌且充实。其实,之所以选择养蜂,是他受课堂启发的结果。经过两个月的实践,他看到了养蜂投资小、见效快的潜力,由此萌生出了新想法。

2014年初,还是大学生的周承伟在学校老师的鼓励下,创办了雅安多赢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投身养蜂业。“养蜂是快乐的,但需要精心管理,每天观察蜂群动态,预防天敌,勤于清理蜂箱,才能确保蜜蜂健康、丰产丰收。”周承伟说。

靠着勤奋努力和专业知识做支撑,专合社仅创办两年,年产蜂蜜就突破百吨,产值超700万元,带动102户蜂农年均增收3万余元;2016年,承接四川省蜂业管理站精准扶贫项目,开展养蜂技术培训,助力蜂农“甜蜜”致富;2023年,成立成都川农牛乡村甄选贸易有限公司,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开展农产品供应链服务。

截至目前,周承伟已培训蜂农近4000人次,培训蜂农高技能人才1200余人次,培训后的蜂农实现自主创业60余人,带动就业2000余人。

周承伟检查蜜源情况。

自主创新  研发核心技术

雅安多赢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选址成为首个难题。为满足蜂群外出采蜜和基地交流学习需要,周承伟跑遍了雨城区及周边县城,最终选择了位于雅安市雨城区的中国雅安藏茶村。

蜂巢易受棉虫侵害,是困扰周承伟的第二个问题。“蜂巢容易受到棉虫的破坏,一直是蜂农头疼的问题,基本拿它没办法,于是我委托医药公司制作适宜棉虫生存的温床,并将它放在蜂巢底部。有了温床,棉虫就不会去破坏蜂巢了,这时我就只需定期清扫温床和在上面安家的棉虫就行。”周承伟满意地介绍着自己的小发明,“这种处理方式不会对蜜蜂产生化学影响,从清理棉虫的角度来说成效也不错。”

如何提高蜂蜜产量,又成了困扰周承伟的新问题。他先是把蜂王关起来防止过度繁殖,又想到大学期间学习的杂交知识——中华蜜蜂(土蜂)和意大利蜜蜂(意蜂)不可以直接进行杂交,于是他拿意蜂的不同工蜂酿成的蜂王浆来喂食土蜂的幼虫,实现营养杂交,果然产蜜量有了明显提高。“营养杂交以前只是听过,在实践中我们自己摸索出来了,据我所知还鲜少有人做过。”周承伟说。

随着养蜂事业不断发展,周承伟还注册了“采蜜小镇”商标,免费向蜂农传授技术,提供优良蜂王,帮忙争取养蜂补助及办理养蜂相关证书,并采取保底收购蜂蜜、年底返利等措施,极大激发了蜂农的养殖积极性。自此以后,他也从大家口中的“小周”变成了“大师兄”,他认为这是大家对他工作的肯定。

经过10余年的发展,雅安多赢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年生产能力达170吨,产品种类从改制前的5款增至目前的13款,其中蜂蜜水、蜂蜜果汁、蜂蜜气泡水等产品已进入国内多家超市和卖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展望未来,周承伟表示,他将继续在养蜂事业上辛勤耕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汤莉华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