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5 期 / 第3版: 地方报道
仁寿县:田畴染新绿 春耕备耕忙

田野之间,满是辛勤的身影,广袤土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农机轰鸣,奏响春耕的乐章;科技助力,播种丰收的希望。

农技人员,穿梭在田间地头,送服务到家,解难题、暖人心。

在这个万物欣欣向荣的时节,春耕备耕进入繁忙阶段,一幅幅人勤春早的美丽画卷正在眉山市仁寿县的乡野间徐徐铺开。

抢抓农时忙耕种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仁寿县田畴处处染新绿,一排排整齐的田垄,一株株嫩绿的幼苗,勾勒出人勤春早的生动场景。

在方家镇东岳村,村民抢抓晴好天气,紧锣密鼓地开展玉米秧苗移栽工作;

在文宫镇勇跃村大棚蔬菜基地,村民在对耕地进行翻整、杀菌,并科学利用便携式播种机点播小白菜种子;

在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种植户忙着加强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确保小麦健壮生长……

今年,仁寿县计划粮食播面175.85万亩,其中,水稻播面50.85万亩、玉米播面58.12万亩、小麦播面10.99万亩、大豆播面27.54万亩。

春耕备耕,水利先行。3月初,黑龙滩灌区已开始2025年首轮开闸放水,以保障灌区春耕用水。黑龙滩灌区作为都江堰灌区最早启动春灌供水的区域,今年计划完成灌溉面积91.13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灌溉精细化,今年,黑龙滩灌区正式上线运行数字孪生黑龙滩水库平台。通过该平台,该灌区可实时采集上游来水、水库水位流量和渠道流量数据,形成直观清晰的灌区水情信息一张图,显著提升灌溉效率,并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农机田间显身手

近日,在仁寿县珠嘉镇棚村村的一个粮食生产基地,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在农机手的遥控下,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上空来回飞行,将雾状混配液均匀喷洒在小麦的叶面上。

以前靠人工喷洒,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现在有了无人机,一个星期就能完成所有的植保飞防。该基地负责人介绍,通过现代化设备,基地已做到全产业链80%以上机械化作业。

早动员、早准备、早安排。为确保春耕、春播生产高质量完成,仁寿县早已紧锣密鼓地开展农机检查与维护工作。

从农业乡镇到农业园区,再到农业专业合作社,从大型拖拉机到旋耕机,再到插秧机和玉米收割机,技术人员对农机的机械部件、液压系统、电气线路等进行逐一检查,确保每一台农机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春耕生产中。

仁寿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化股工作人员毛茂告诉记者,技术人员不仅要确保农机能够正常运行,还会向农机手传授日常保养和简单故障排除相关知识,让大家在春耕生产中能够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农机。

近年来,仁寿县积极落实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农机装备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每一年农机检修,都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春耕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开好头、起好步。

据悉,目前仁寿县共拥有农用机械37万余台(套),已全部完成检修、准备就绪,可随时投入生产,满足大春生产农机作业需要。

暖心服务送上门

近日,仁寿县板桥镇春耕服务队党员干部带着种子、扛着肥料,走进青龙社区,将春耕所需农资一一送到缺劳户和困难群众手中,并耐心地讲解如何科学用种、施肥。

现在种花生、点玉米,都需要肥料。年轻人没在家里,志愿者送来得正是时候。青龙社区居民黄明仙高兴地说。

在板桥镇,春耕服务队的党员干部不仅是物资的搬运工,更是群众的贴心人。他们积极了解群众在春耕中遇到的难题,针对缺乏农业技术的群众,还邀请农业专家开展培训,传授科学种植知识,提升春耕效率和质量。

青龙社区委员杜娟表示,下一步,该社区将继续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深入了解辖区村民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服务,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暖心服务送上门。连日来,仁寿县多个乡镇村(社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成立春耕服务队,走田间、入村户,帮助缺劳户和困难群众解决生产难题。

同时,仁寿县还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大讲堂,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和技术培训小组,组织农技推广、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业机械等多个部门的专家,对全县乡镇基层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开展农技、植保、土肥、农机等多类别技术培训。

截至目前,仁寿县已累计培训技术人员300余人次、镇村(社区)干部2700余人次、农户代表1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5万份。(郭侨 潘帅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