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眉山市东坡区复兴镇山祠村凭借自力更生、自救互助、自强不息的“三自”精神,绘就了一幅产业旺、环境美、民风淳、村民富的乡村新画卷。
兴产业步伐坚实。山祠村大规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村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000余亩;成立眉山市山祠村益兴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方式,推广“水稻—药材”“一季稻、两季虾”种养轮作模式,目前该村已形成水稻4000亩、川芎2400亩、稻虾300亩、稻鱼300亩的轮作规模,走上了农业转型升级之路。
尤其是稻虾模式将稻田养虾与休闲垂钓结合起来,仅去年4月以来,共接待垂钓游客达4000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达12.5万元,成为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该模式还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有效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2.8万元。
治环境村貌“变脸”。如今的山祠村,庭院干净整洁,道路宽阔平坦,路灯遍布村道,墙画各具特色。“村里环境面貌的改变,得益于村‘两委’的真抓实干。”村民发自内心地赞叹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近年来,山祠村“两委”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质效,大力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促使村容村貌持续“变脸”。
截至目前,全村共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576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实施主干道沿线农房风貌改造249户共5万余平方米,拆除老旧破损房屋1300平方米,复垦闲置地块4500平方米,新打造花语走廊3000米,共新安装路灯220盏,全村主要道路亮化率达100%,共迁移主要交通沿线两旁的坟墓356座。全村垃圾清运和路面保洁已成为常态,绿化美化成为村民自觉行动,参加村里义务劳动人数不断增多,村容村貌越变越好,乡村充满生机与活力。
抓载体力树新风。“近日我们已提前对全村60岁以上老人和困难家庭等群体,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提早筛选出春节的慰问对象。”山祠村党委书记周艳容说,开展关心慰问老人活动,只是村“两委”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载体。
近年来,山祠村“两委”充分利用“三自精神”发源地的独特优势,坚持把传承“三自精神”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坝坝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党群活动日、老人集体生日会等平台载体,全面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
截至目前,全村共评选出“优美庭院”“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先进典型80余户,评选“好婆婆”“好儿媳”等10户,评选村级道德模范40余人,评选优秀党员50人。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榜样示范带动,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既然被村上评为了‘优美庭院’,我就要珍惜这份荣誉,把庭院美化、环境卫生、物件摆放的事情做得更好。”村民番碧蓉高兴地说。(陶广汉 代欢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