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6 期 / 第4版:社区科普
疫情防控下,心理健康很重要

身心反应篇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省市均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大量工作人员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以保障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和稳定。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反复暴露在高强度压力的应激环境下,身心都会面临巨大的消耗,心理压力导致的风险明显高于平常时期。为此,四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干预工作组组织专业人员制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自助手册》,针对参与疫情防控人员在面对公共应激事件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压力,提供心理自助指导和帮助。本报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刊发手册内容。

 

关于“应激反应”

问:什么是应激反应?

答:简单地说就是我们面对突发事件(如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一系列身心反应。

适当强度的应激反应对人有积极意义,它可提高人的警觉性,增强身体的抵抗和适应能力,也可以增进工作和学习的效果。如果应激反应过于强烈和持久,那么不管这些反应是生理性,还是心理性的,都将是有害的。

问:哪些反应是需要识别的常见应激反应?

答:常见的应激反应如下:

——身体感觉和生理反应:呼吸加快,血压增高,心跳加速,胸闷、心堵,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头痛恶心,肠胃不适,甚至全身发凉,手脚发麻等;下班后无法放松,大脑中反复出现白天工作场景和压力事件等,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质量差,多梦。

——强烈的负面情绪:高强度工作下的亢奋、紧张焦虑、烦躁、疲惫;对疫情的不确定、恐慌,面对冲突的失控、愤怒、无力和抑郁情绪等。

——难以清晰思考:对任务执行感到困惑或不知所措,难以做决定和解决问题,担心责罚。

——行为改变或异常行为:行为亢奋,反复检查,来回走动等高唤醒行为;或不想与人说话,拒绝沟通和命令,不配合团队成员,屏蔽相关信息等回避行为;过量饮酒、吸烟、刷屏等沉浸行为甚至成瘾行为等。

——人际冲突:容易与人发生冲突、易激惹或社交退缩等。

压力的生理机制

问:是什么导致出现上述反应?是意志不够勇敢坚强引起的么?

答:不是的,应激反应是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长期进化的结果。当压力事件来临,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大脑同时释放一种叫内啡肽的“天然止痛药”,以确保我们的安全和生存。但是长期的应激反应会引起消化、心血管、免疫、神经等多个系统的损害,并发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应激反应是双刃剑——既是我们的“保护伞”,但如果过度反应也会给身心健康带来风险。

过度应激反应

问:在过度的、持续的应激反应下可以出现哪些情况?

答:如果应激反应持续存在而没得到调整,有些人可能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如果您持续超过1个月表现出不自觉地、反复回想创伤性事件的画面,持续地回避创伤相关刺激,警觉性增高,反应性显著增强,大量的负性情绪和认知等症状,请引起重视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人员的评估和干预。还有些人可能会有物质滥用的风险,如过度饮酒、吸烟等。(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