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2025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正式启动,标志着成都科普从“节点仪式”迈入“整月在线”新阶段。当日,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情景歌舞剧《在未来等你》率先登场,“中国天眼”“神舟飞船”“C919客机”等硬核科技成果被少年们唱成押韵诗行……歌声落时掌声如潮,科普月主场号角正式吹响。
启动仪式现场,“蓉遇科普”2025年度榜单揭晓。该榜单不设门槛、不限领域,以“烟火气”为核心标准,表彰“把复杂原理讲成成都故事”的大众,让他们成为城市新偶像。下一步,成都市还将持续以“人人可参与”的方式,鼓励更多社会力量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市民听得懂的“成都话”,推动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成为整座城市的日常氛围。
紧随榜单揭晓的是颁奖环节,2025年度成都市“科技小院”与“品牌科技志愿服务队” 依次亮相。“科技小院”的启用意味着又一批研究生将扎根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稻浪之上;“品牌科技志愿服务队”接过科普旗帜后,本月内将走进社区开设流动科技馆、在田间举办无人机培训课、在直播间解读北斗导航。数据显示,这些志愿服务队伍年均开展活动1000余场,服务市民超100万人次,已然成为成都科普“毛细血管”中最活跃的力量。
首张“成都科普场馆地图”同步上线。地图不仅设计了个性化的科普CityWalk线路,还生动呈现了100多个趣味科普点位——从承载古蜀文明的青铜冶炼遗址,到探索前沿技术的量子通信实验室;从揭秘川菜风味的香味分子实验平台,到展现现代农业的AI无人农场。
启动仪式仅是序章,整个9月,成都市将推出1万余场活动,把科学“装进咖啡杯、写进田野、带上云端”,让雪山下的城市成为无围墙科技馆。从“一日”到“一月”,成都市正以科普之名向未来报到,传递“科学在脚下、科普是日常”的理念。(李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