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0 期 / 第7版:农业高质量发展
以“竹泉村”为代表的“外部资金撬动模式”(下)

运作模式

◎实施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与村民自主有机结合的整体运作模式

竹泉村投资开发的主体决定了由市场主导的首要原则,开发、经营和管理均采取市场化运作。县、镇两级政府分别成立旅游开发建设指挥部,选派专人专岗,出台扶持政策,协调处理关系,解决制约因素。

◎规划先行,统筹兼顾景区的开发建设

秉承“保护性开发”的原则,高起点规划,将生态保护和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的发掘作为规划的重点,坚持在传承中发扬、在保护中开发。通过有效的开发,形成新旧两个竹泉村,景观相互映衬,功能互为补充,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因地制宜,打造发展新模式

利用竹林、泉水、古村落的资源优势,将古村生态和沂蒙民俗作为文化特色,大力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态。推进“一古一新”两个竹泉协调发展,古村保留原有风貌,打造成为旅游接待休闲产业聚集地,新村按照现代新生活标准,为村民提供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村民利用宅院,发挥专长,围绕“古村”开展旅游生意。两村和谐发展,村民安居乐业。这种超前的规划理念、新颖的产品设计,多赢的开发方式被誉为“竹泉模式”。

◎以人为本,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

新村按照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对生活用电、自来水、路灯架设、水冲厕所等设施进行统一的配套建设,并栽植绿化树木,形成规划整齐、环境整洁、配套完善的生态宜居村落;确定控制区域,对控制区内地下水开采、矿产资源利用、植被保护等进行严格管理;城市游客的增多,使村民剩余且零星的农副产品成为商品,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商品意识,更增强了村民根据社会需求生产商品的意识;景区开发建设,对规划区内的农民土地采取租赁政策,村民有了旱涝保收的土地收入,同时景区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辅助劳力,又有一大部分村民有了新的经济来源,旅游区的经营,又带动了周边特别是竹泉新村的第三产业,如零售商业、餐饮业、“农家乐”服务业等。

◎管理规范,公共服务体系完善

竹泉村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等各项制度健全,并设有应急预案,通过几年的完善,已逐渐形成一套具有普遍性和标准化的制度体系。有标准的游客服务中心和医疗救护点,能集中处理垃圾,所有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才排放,形成了整洁、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

◎保障项目投入,推进建设制度

按照涵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体系、环境提升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产业经营标准体系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投资方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努力争取各种渠道的政策资金,为美丽乡村的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力求打造生态旅游精品。

◎积极参与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创建,提供项目支撑

2015年,景区所在的沂南县被原国家旅游局列为旅游标准化试点县,竹泉村被列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各项标准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为生态文明(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南城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