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2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18年来悉心照料,鼓励女儿自强不息——熊季红:用母爱点亮女儿奋进人生

今年47岁的熊季红是泸州市纳溪区的一名残疾农家女,18年来与女儿熊桂萍相依为命。家庭的不幸与贫困没有击垮熊季红,她自强不息、积极乐观,在街道、社区的关心帮助下,用心培养女儿,20208月,熊桂萍凭借649分的成绩成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录取。

不幸

挺起腰向前走

现租住在纳溪区永宁街道胜利街社区的熊季红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致残。25岁那年,熊季红结了婚,第二年生下了女儿熊桂萍,而丈夫却在此后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留下母女俩相依为命。

“因为只有一只手能动,桂萍小时候经常从我手上滑落,摔得哇哇大哭。”熊季红谈起无法周全照顾小桂萍时,眼睛里充满了泪水。那时,因熊季红找不到工作,只好带着年幼的孩子向亲戚朋友四处借钱,母女俩过得举步维艰。这一情况被社区知道后,当时社区原党支部书记徐世民便帮着写申请办理低保,缓解了母女俩生活的困难。

现在,走进熊季红租住的家,只见不足10平方米的客厅里摆放着一把木椅、一张桌子,墙壁上挂着几幅十字绣,发黄的挂钟“滴答、滴答”走着。“这几串红灯笼是捡来的,这台旧电视机是桂萍外公留给我们的。”熊季红说。

而在客厅外阳台的一角,一张很小的老旧书桌,就是熊桂萍12年来在家学习的“主阵地”。一室一厅34平方米,虽然简陋,但打扫得干净、物件摆放得整齐,充满了家的温馨。

母爱

撑起精神脊梁

上高中后,女儿没有住校,每天中午都回家吃饭。为了给女儿争取学习时间,熊季红提前买菜、做饭,让女儿刚到家就能吃饭。“桂萍读初中的时候,一般两三天才吃一次肉,高中怕女儿营养跟不上,就隔一天吃一次肉。”为了节约开支,熊季红不得不精打细算,好吃的都给了女儿。

从熊季红家到学校,普通人步行也就10多分钟,但是熊季红每次要走上25分钟,一个来回就是50分钟。但为了女儿安全,每天下晚自习,熊季红就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黑夜的路灯下,经常会看到熊季红和女儿互相搀扶着,走走停停回家。三年风雨无阻,丈量着一位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

高中学习阶段,女儿的学习任务明显加重,有时功课要做到凌晨1点多。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没有安装空调,夏天炎热时,熊季红就用竹篾扇给女儿扇风,用凉湿毛巾给女儿擦脸消暑;冬天冷,熊季红就烧热水给女儿烫脚,买热水袋给女儿用。“在女儿初、高中学习期间,晚上陪伴女儿学习时,我就缝补衣裤和织毛衣、围巾等补贴家用。”熊季红说。

在女儿旧书桌的右上角墙壁上,挂了一个补了数次已泛黄的旧书包。每当书包拉链坏了、布撕破了或者背带短了,熊季红就买来材料一针一线缝补。如今上大学了,熊桂萍依然舍不得丢。“这个书包从小学背到高中毕业,虽说补丁多,但我很喜欢它。每当我看到它,就会想起母亲在灯下缝补陪伴我学习的日子,这些经历也激励我战胜困难。”她说道。

自强

奋力改写命运

熊季红和熊桂萍与其说是母女,更像“闺蜜”。共同经历坎坷磨难,让母女俩互相支持、互相鼓励,18年来她们从未吵过架。

为了激励女儿好好学习,熊季红特意给女儿制作了奋斗目标小卡片贴到课桌上,在书本上写下“天道酬勤”“要仔细,不要瞌睡”等语句,提醒女儿努力进取。疫情期间,熊季红督促女儿制定了学习任务清单,加强巩固知识要点,每天无论到多晚,熊季红都会坐在客厅陪女儿。而在女儿学习时,熊季红从未打开过电视。

虽然经济很困难,但在女儿学习方面,熊季红都全力支持。为让出更多时间给女儿学习,熊季红疫情期间还一瘸一拐地走了很远,给女儿打印、复印试卷、复习资料。“不要有心理压力,你是最棒的!”这是熊季红对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高考成绩出来后,家里没有电脑,熊季红就联系街道有关部门和所在的胜利街社区,让相关负责人帮忙参考,并联系有经验的老师作指导。20208月,当熊桂萍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女俩拥抱着喜极而泣。

让熊季红一直心怀感激的是,熊桂萍从小学到大学,所在街道、社区都尽力给予政策方面的扶持,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也一直资助学习费用,使得母女俩一路上都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周超华 廖胜春 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