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从最开始的打电话、发短信,到如今的网购、看剧、玩游戏,只要我们能想到的休闲方式,手机几乎都可以做。不过,这里要提醒大家,手机屏幕可不能随便共享。
近日,市民杨女士接到自称是“X东金条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名下的“X东金条”账户异常,需注销账户。信以为真的杨女士按照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下载了某视频会议 APP,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同时将账户中的余额提现到自己的银行卡内。随后,“客服”表示杨女士进行一次“虚拟转账”才能完成注销。殊不知,这一操作让杨女士的银行卡账号与密码全部暴露在骗子的眼皮底下。最终,杨女士被转走20.61万元。
此类诈骗手法一般都是先骗取受害人信任,获取信息,然后引导开启“屏幕共享”功能,登录其网银,转走钱财。
1.获取信息,骗取信任
骗子利用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信息,通过冒充公检法、购物平台客服或注销校园贷工作人员,准确匹配受害者自身情况,骗取信任。
2.引导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骗子以指导操作为由,诱骗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屏幕共享”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一日受害者使用此功能,它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并同步让骗子看到,包括弹框显示的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内容。也就是说,受害者在手机上的任何操作,骗子都能看到,包括输入密码、解锁的过程。
3.登录网银,转走钱财
得知受害者的银行卡号及密码后,骗子随即登录网银进行转账操作,利用弹框显示的短信验证码,轻易转走卡内余额。
警方提示:
1.凡是要求共享屏幕填写个人信息的,都是诈骗。
2.凡是要求注销金条、白条或调整利率的,都是诈骗。
3.凡是声称可以修复征信的,都是诈骗。
4.凡是要求借贷后向对方转账的,都是诈骗。(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