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队伍比赛采茶。
参赛队伍集中称量茶叶。
近日,在广元市旺苍县大两镇,20支采茶队伍戴着帽子,挎着背篓,穿梭在古茶树行间,比拼采茶技艺,聆听古茶旧事,一派热闹景象。
近年来,该镇以茶为“媒”,全力以赴发展产业、完善链条、吸引人才,一跃成为旺苍县六大茶乡之一。
点“叶”成“金”
古茶树变“摇钱树”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对综合条件依然靠后的大两镇来说,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困难重重。如何从现有资源中找到出路?成为摆在新一届镇领导班子面前的难题。
“当时,全县提出百亿茶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思路,大两镇种茶历史悠久,我们就尝试把茶作为突破口。”大两镇党委书记王宇回忆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地茶农的指引下,顺利在大两镇两汇村陡咀子发现约1300亩古茶树老茶园。
在旺苍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两镇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加强老茶园保护开发,按照“一心六园”区域分布,建成1300亩核心园区。通过持续挖掘资源,目前全镇古茶群落共栽6000余亩,百年以上古茶树1.2万余丛,千年以上古茶树110丛。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修建茶叶加工厂1个。
截至目前,该镇已构建集采茶、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产业链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远销全国各地,带动当地2000余户茶农年均增收5000余元。
引雁还巢
人才荒变“人才林”
过去,由于缺乏产业,创造不了足够的就业岗位,全镇人才外流严重。近几年,情况逐渐有了改变。
2021年,毕业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学院的王勇返乡创业,在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同时,积极管护古茶园、保护古茶资源、发展古茶产业。通过茶园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茶叶收购等方式,带动200余名村民稳定增收。
靠着淡水鱼养殖致富的何兵也开辟出新赛道,租赁茶叶加工厂,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工厂+销售”于一体的联农带农经营模式,帮助50名村民就近就业。
“茶产业的发展,吸引了100余名本土人才回流,8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大两镇镇长边飞鹏高兴地说。
旺苍县委人才办主任赵晓玲介绍,为全力助推县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旺苍县委研制出台《关于加强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十三条措施》,通过强化头雁、引回归雁、培育雏雁等方式,为全县茶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科研赋能
老茶园变“技术田”
“茶园里不需要其他杂树,不仅会减少古茶树的单位数量,还会与古茶树争抢阳光、养分和生长空间。”高级农艺师向云攀说,自大两镇古茶园开发以来,无微不至地“呵护”好古茶树,成为他每天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当地政府和茶叶企业致力于古茶树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已发现和探知的直径超10厘米的4000棵较大古茶树进行全覆盖挂牌保护并登记造册,其中县林业局纳入古树名木保护挂牌3棵;将大两镇古茶园核心区域纳入司法保护区域,还在古茶园核心区域增设摄像头,实现全园区无死角24小时监控。
“古茶树种质资源丰富,为茶树的遗传研究、品种选育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基因库。”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王新超博士不远万里,两次深入大两镇古茶园进行调研。
当前,大两镇古茶园已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于种质资源遗产性分析、成分分析、新品种培育等科研项目的重要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挂牌69棵,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挂牌63棵。下一步,该镇将利用古茶树保存完好、面积较大、茶种子品种较多的特点,建成集种植资源库展览、种子科普教育、古茶叶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古茶展览中心。
“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让大两古茶树持续激发新活力。”王宇坚定地说。(唐福升 毛超/文 康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