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7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社会养老难题亟待破解
——雅安社会养老市场供需匹配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逐渐到来,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老有所享、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人们对晚年生活的共同追求。雅安市因森林覆盖面广、空气清新、气候适宜等优势,于201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为了解雅安养老市场的供需情况、存在问题以及相关机构的诉求,国家统计局雅安调查队近期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养老市场商品和服务供需匹配情况调研。

本次调研实地走访了市发改、卫健、民政、人社等相关主管部门,电话访问了6家养老机构(私营1家、公办民营1家、公办4家),问卷调查了30名有养老需求的适龄老人。结果显示,目前社会养老资源逐渐丰富、规范,但受收费标准过高、养老服务不全、医保报销机制不灵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适龄老人对社会养老的倾向性不高、养老机构空床率较高。

养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目前,雅安拥有医养结合机构12家,床位2600余张;正常运营的养老机构34家,日间照料中心91所,床位5970张。但医养结合机构床位空置率达40%,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达62%,社会养老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七大问题。

(一)养老人群方面

1.问卷调查显示,希望居家养老的老人占比为73.3%,居家养老成为了老人的首选。调查中,85岁的受访者廖某由于中风导致身体行动受限,希望由子女照顾而不愿意去社会养老机构。在这其中,老人的主观意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的动力。

2.问卷调查显示,7成的老人能接受的养老支出为15003000元,雅安社会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按照老人的健康状况分为生活自理、半失能及全失能三个等级,收费标准为20006000元不等,3000元以内只能涵盖生活基本能自理、无重大基础病史的老年人,养老成本高于居民承受范围,提高了带病养老人群的入住门槛。

(二)养老机构方面

1.心理护理的缺失制约社会养老的发展。据调查问卷显示,老人最希望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中,心理护理的需求高达73.3%,但由于护工工作繁琐,招工难、人员流动大,一直是社会养老机构的痛点。而愿意从事该项工作的多为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培训。例如:雅安市社会福利院护工群体年龄在4555岁之间,工作实行24小时轮班制度,一个护工忙时需要同时照顾10余名老人,难以实施心理护理,这进一步降低了老人入住意愿。

2.由于现阶段养老主体仍然选择以居家养老为主,率先入场的社会养老机构受限于一次性资金投入较大、入住老人不足、运营成本较高等因素,经营状况均不理想。

(三)制度管理方面

1.目前,医疗的主管部门是卫健委,养老的主管部门是民政局,医疗报销的主管部门是医保局,在推进社会养老发展时存在行业壁垒、职责业务交织等情况,部门协作力度不够,导致医疗和养老资源融合度不高,使得社会养老医养游离现象明显。例如:雅安市福兴敬老院目前入住的90名老人中有30余名老人因身体机能欠佳,需要长期的医务治疗,虽然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却是各成体系,养老院的老人一旦生病只能选择进入医院就医,等出院后再回到养老院,这点与居家养老无异,无法发挥社会养老的优势。

2.对于有基础病的老人而言,受限于医保报销金额和住院时间的限制,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时不得不3个月办理一次出院和入院手续进行周转,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不便。同时,由于医保门槛费收取制度,对于需要频繁转院的老人来说,增加了养老支出的同时也加大了社会资金流失的风险。

3.疫情防控政策加大养老机构的运营难度。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为确保老人安全,医养机构按照相关要求实施防控管理,减少家属探望,增加了老人和家属的心理压力。例如:雅安市雨城区医养中心在闭院管理后,有多名老人因为无法和亲人见面选择办理出院。

意见及建议

在老年人群方面,可在稳步推进服务的同时,加大对社会养老模式的正向宣传,全面展示新型养老模式的优缺点;积极组织老人多去新型养老机构参观,让老人充分感受养老机构的群体性、集体性、社交性的生活氛围。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养老机构康复治疗和医养护理过程的费用纳入报销补贴范围,通过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互助的方式提供基金,对护理费用实行相应的补贴,加大医保对康复治疗等服务的支持力度,降低老人的养老成本。

在养老机构方面,完善照护人员专业技能鉴定,规范照护人员的资格准入,落实照护理人员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及就业服务补贴等相关政策,实现职业资格与人才培养接轨;院方建立心理照护站点,加大对康复、营养、心理咨询等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复合型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士多点执业,实现护工专注老人生活,医生专注老人全面健康的养老模式。政府在社会医养机构的雏形期,通过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对新建、改扩建医养机构进行一次性建设补贴、贷款贴息、床位运营补贴等奖补;对建设规模大、服务质量高、社会信誉、入住老人多的医养机构给予激励性奖励。

在制度管理方面,加大对医、养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形成共同推动社会养老工作的强大合力,为社会养老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机构为依托、医疗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网络体系。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细化出诊、会诊、急救、转运等医疗处置规范和收费标准;制定医、养角色的转换流程和标准,建立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转换机制,简化转院手续,保持病历的连续性;对于需要长期住院康复的老人适当放宽门槛,切实减少医院和病人的不便。在疫情防控上,对于高、中、低风险区实行不同的防疫标准,针对低风险区适当放宽探访限制,减轻老年人的精神焦虑。(林涛 杨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