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3 期 / 第4版:科学生活
癌症患者须当心肌肉萎缩

■ 赖建红 程钰莹

近几年,各种电竞主播、解说在网络上层出不穷。其中有一位叫七仔的电竞主播因为他与众不同的经历,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七仔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症,从7岁开始便不能正常行走,如今只有手能动,但是他却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在众多电竞比赛中斩获佳绩,直播平台上更是拥有了38万粉丝的订阅量。他的励志故事打动了许多人,也让更多人关注到肌肉萎缩症这种疾病。那么,什么是肌肉萎缩症呢?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肌肉萎缩症,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正常人在50岁以后,每年骨骼肌量减少1%~2%,肌肉强度下降1.5%~3%,因此,肌肉萎缩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老年综合征。另据资料显示,肌肉萎缩不仅常见于老年人群,癌症患者也存在此问题。

1.癌症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的原因

癌症本身是一种高代谢性疾病,癌性高代谢使体内糖、脂、蛋白质等物质消耗过大,即便是正常进食都无法维持营养平衡。加之癌症相关治疗,如手术、放疗等,可造成消化功能损害,且多数抗癌药物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厌食、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毒副反应,又导致患者营养摄入和吸收不足。如此一来,消耗大于摄入,必然导致全身性消瘦和广泛性肌肉萎缩。

2.什么样的癌症更易导致肌肉萎缩?

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癌症,发生肌肉萎缩时间或者概率不尽相同。

◎来源于消化腺的癌症。肝癌、胰腺癌,以及位于消化道的癌症,如食管癌、胃癌、肠道肿瘤等,因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直接受损,会比皮肤癌等癌种更容易发生肌肉萎缩。

◎位于脊柱或者骨盆、下肢的恶性肿瘤。这类肿瘤患者因疼痛被迫长期卧床,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的几率较高。

◎位于或者转移至神经系统的癌症。此类癌症可能会引起支配肌肉的神经损害,从而导致患者神经源性肌肉萎缩的发生。

3.如何自查是否发生肌肉萎缩?

明显的肌肉萎缩,显而易见,不明显的则需要借助于检查。癌症患者自己可以通过简易机体功能测试、体重指数(BMI)、四肢周径测量等简单方法来进行初步自查。例如,通过测量行走6米所用的时间,或者测量5次从椅子上站起来再坐回去的时间,来判断平衡能力、步速、肌力及耐力是否异常。

4.癌症患者如何预防肌肉萎缩的发生?

癌症相关性肌肉萎缩不仅会增加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术后并发症,而且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增加病死率的发生。针对癌症相关性肌肉萎缩,主要强调综合干预,特别是运动与高蛋白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抗阻运动。抗阻运动是最为有效的运动方式,是通过克服外来阻力进行的主动运动,能够显著提高肌肉质量和力量。例如,手举重物、利用自身重力蹲起训练、使用阻力带等,一般情况下2~3次/周,从轻度力量开始,逐渐增加。

有氧运动。能改善和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弹性,增加骨密度,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例如,快走、慢跑、游泳、练五禽戏等,一般情况下3次/周,30分钟/次,中等或者中上等强度。

◎高蛋白饮食治疗

肿瘤患者蛋白质每天至少要达到1.2克/公斤体重,才能满足营养摄人需求。优质蛋白主要包括动物蛋白和乳清蛋白,此外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肌酸化合物对增加肌力、预防肌肉萎缩也有积极作用,推荐瘦肉类、鱼虾类、蛋类、奶类、坚果类等食物。

◎其他治疗

如果存在厌食,可服用一些提振食欲的药物,如地屈孕酮等。如果已经发生瘫痪的患者,则应进行肌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总之,有针对性的治疗才可能使病情得到全面控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