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0 期 / 第1版:要闻
“机器钢铁侠”让截瘫患者重新站起来


外骨骼机器人穿戴测试

站立、行走,对普通人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但是对脊髓损伤的截瘫、偏瘫患者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首届“科创会”上,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程洪将带来一款能用“意念”控制残疾人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这款红白相间的康复机器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机器钢铁侠”,能够帮助截瘫患者独立起身、行走,让残疾人重获生活的希望。

谈起外骨骼机器人,程洪自信地说:“外骨骼机器人对于行动能力有障碍的人群来说是一个福音。”他介绍,该产品是利用传感、控制、信息、融合、移动计算等技术,为行动能力障碍人群提供的一种可穿戴的人机一体化智能装备系统,可按照使用者的指令,帮助其站立、坐下和自如行走,可以让行动障碍人群完成仅靠自身能力无法完成的康复训练动作和日常生活行动。“目前,该产品已在军事、医疗、工业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在助力、助老、助残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是继美国、以色列、日本之后,第四个成功研发外骨骼机器人的国家。”程洪介绍说,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不是某一学科的“单兵作战”,而是机械结构、医学、人因工程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领域的高度交叉融合。

电子科技大学对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始于2011年。那一年,程洪刚从美国学成归国,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见到了上百位因汶川地震致残的截瘫患者,程洪便下定决心帮助截瘫患者重新站起来。程洪带领团队从零开始,仅用5年时间就实现了外骨骼机器人在患者身上的穿戴测试,研发周期仅是国外的1/3。

程洪告诉记者,首位受益者是自贡小伙林寒,他2013年在工地做工时不慎从四楼摔下,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因腰椎断裂,脊髓神经受损严重,下肢瘫痪。2015年,父母将他送到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做康复治疗。同年8月,程洪和团队到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招募外骨骼机器人穿戴试验员,林寒成为该项目的首批志愿者试验员。经过试用,林寒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并迈出了一步又一步。

一个月后,林寒被邀请参加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开幕式,并依靠外骨骼机器人进行了圣火传递。这一幕,让全国观众为之动容,也让无数腿疾患者看到了希望。经过程洪团队的努力,目前,这套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助力1000余名截瘫患者实现了运动重建和增强,在国内的多个康复医疗机构投入使用。

据程洪介绍,早年安装一台外骨骼机器人设备的价格近百万元,而如今,家庭使用的价格已经降到了20万元以下,“但是这个价格空间还有降低的可能性,这取决于应用量,产业成果转化迫在眉睫。”目前,该团队正在加大研发外骨骼机器人的人机协作功能,希望让更多残疾患者能够用上外骨骼机器人设备,助力他们“直立行走”。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