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每天要接洽三至四波客商,虽然是从早忙到晚,但心里却十分高兴。”连日来,广安市前锋区经济合作中心主任李伟累并快乐着。李伟介绍,以前做招商工作需要全国各地跑,现在是“人在前锋等,客商找上门。”截至今年10月,前锋区已成功引进项目31个,协议资金达43.25亿元。
“出门求”到“上门来”的转变,源于前锋区开放创新机制释放出的“强磁场”。近年来,前锋区一直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双轮同转”,以开放搭平台、促合作,以创新育动能、抢先机,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建设川东渝北重大改革试点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全域开放合作示范区。
近期,前锋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定实施同城融圈、优镇兴乡、品质主导、产业支撑“四大战略”,勇担新使命,焕发新状态,展现新作为,奋起“二次创业”。通过培育壮大产业园区,协调改革创新机制,助力经济事业长效发展,为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奋力开创前锋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打下坚实基础。
开放合作
深耕成渝深化闽粤开辟江浙
近日,前锋区邀请了重庆前锋商会、广东前锋商会等多家异地商会回乡考察,深入前锋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区寻找新商机。
当前,前锋区正着力构建新一轮开放合作大格局,坚持“深耕成渝、深化闽粤、开辟江浙”战略部署,巩固深化行业协会、商协会合作关系,主动对接沿海发达地区优势资源,以促进智能家居、轻纺服装等产业向前锋转移。
虽然经过了八年的跨越发展,但产业体系不优、创新动能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依然存在,成为制约前锋区发展的短板。对此,前锋区副区长邵林表示,在奋起“二次创业”的征程中,前锋区要谱新篇、开新局,以更宽的眼界、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不断推进开放合作,多交朋友,借力发展。
在认真分析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政策优势等基础上,前锋区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深耕成渝、深化闽粤、开辟江浙”的战略思路,着力构建开放合作大平台。
深耕成渝。前锋区紧邻重庆,是重庆都市圈北向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近水楼台”的天然地缘优势。目前,前锋区的40余个机械加工、智能家居类企业,超过六成是从重庆迁来的。同时,前锋区还认真贯彻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紧密联系成都,如今,成都的制鞋和防盗门产业,已拉开向前锋转移的序幕。
深化闽粤。广东、福建是国内纺织服装和鞋业品牌最为集中的区域。轻工服装产业作为前锋区当前的主导产业,急需瞄准闽粤招商借力,构建大中小配套、上下游协同的产业体系。
开辟江浙。江浙地区拥有国内最完善的产业链、最齐全的配套设施、最具竞争力的家居和化工产业集群,而前锋的智能家居、轻纺服装产业链条缺乏关键性、带动性企业,上下游配套不足,产业聚集度不够,靶向招商盯江浙便是补链关键举措。
如今,“深耕成渝、深化闽粤、开辟江浙”战略部署,已成为前锋区的独特标识。
创新驱动
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高竞争力
10月26日9时41分,四川广前智能家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渐云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了营业执照申领相关资料。10时43分,前锋区行政审批局在网上完成审核,11时许,刘渐云便领到了电子版和纸质版的营业执照。
“1小时领证”的背后,是前锋区推进投资项目“全程网办”,探索工业项目“承诺制”和“容缺审批”带来的速率。“一枚印章管审批”,“多窗办”变成“一窗办”,“见面办”变成“网上办”。近年来,前锋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刘渐云介绍,项目签约后,他便接到了前锋区行政审批局的电话,相关部门还将派出专人,一对一帮助他办理用地、环评、营业执照登记等业务。刘渐云直呼,“真的太贴心了!”
今年7月,前锋区委书记张伟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专题会上发出动员令:坚持对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进。
目前,前锋区还积极对标先进地区,学习借鉴他们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着力提升前锋区的政策吸引力,对重点企业可灵活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从财政扶持、金融支持、要素配置等方面支持项目落地。例如,用好“增减挂钩”等政策,推进园区土地连片收储,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指标适度向工业倾斜;深化“银政企”对接,开展“园保贷”业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推动川渝两地政策共用共享;设立镇村两级招工服务站,全力保障企业的用工需求。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优渥的营商环境,保证企业“进得来”“发展得好”。五年来,前锋区级领导带队赴成渝、江浙、闽粤等地考察200余次,共引进项目490个,协议资金超700亿元,亿元以上项目达86个。
近年来,前锋区通过设立创新发展基金、建立专家人才库、对口引进高端产业人才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强创新意识。截至目前,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家,省、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7个。 (王林 兰林前 本报记者 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