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4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慢行系统解决城市“出行难”和“休闲难”


慢行出行是指通过自行车、步行等绿色环保的中短距离低速出行方式,与机动车为代表的快速交通共同组成城市交通体系。目前,城市的慢行出行主要存在“出行难”和“休闲难”两个方面:第一,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缺少独立路权,造成中短距离的出行拥堵严重。根据某市的相关数据统计表明,5千米以下出行需求中,自行车和步行的比例占比达到67%,但在道路设施空间资源分配中,自行车仅占6%,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距致使大量的慢行出行无路可走。第二,城市绿地碎片化分布,导致城市居民无法通过自行车或步行便捷到达,公园绿地可达性不佳。

慢行系统是为解决慢行出行的市政基础设施。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慢行系统通常分为自行车专用道、城市绿道、景观人行桥以及二层连廊和风雨连廊等。

美国东海岸绿道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全长约4500千米,途经15个州和27个重要大城市,为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丹麦哥本哈根市的蛇形桥用230米的长度连接两片港湾,节省了数公里的地面交通,日均使用率12500人次,代表哥本哈根“自行车城”的形象;利用废弃的城市铁路改建而成的纽约高线公园,成为纽约市区的一道风景线;新加坡的J-Walk位于裕廊商业区,是一个有效的高架行人步行网络,将商业、医疗和学院建设与公共交通设施相连,游客能在建筑物之间享受快速和方便的连接,同时也能避免车辆。

在国内,有名的慢行系统是厦门云顶路空中自行车道。该工程巧妙地结合厦门具有环岛BRT的城市特性,将慢行系统创造性的设计在BRT的下方,形成全国首条架空自行车道。全长7.6千米,沿线设11个出入口,连接学校、居民区、办公区、商场等,人性化设计交通接驳点、停车平台、栏杆灯光及螺旋坡道,让“云顶骑行”重现鹭岛之心。该项目通过EPC模式,仅用百余天即完成主体建设,建成之后广受关注,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2017年开工建设的成都锦城绿道则从休闲的角度诠释了慢行系统。锦城绿道将城市周围零散的公园连接成串,仿佛是用一条绿色的丝带串联的宝石项链。通过打造500千米的环城、4级配套服务设施和100平方千米的景观农业区,锦城绿道从一条道路提升为“生态、文化、智慧、健康、经济”的绿道,打造“文体商旅”的绿道经济体。结合沿途的各色景观和点缀其中的“一桥一景、移步换景”桥梁工程,锦城绿道逐步形成“绿满蓉城、花重锦官”的美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值得持续深入探讨。以慢行系统为代表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为城市提供优质的出行环境和绿色空间,更可带动周边的运动休闲文化产业,激发城市活力,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求。(杜金鑫 甄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