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0 期 / 第8版:致富经
政协委员带领乡亲种梨致富


游客采摘黄金梨

白天,带领群众采摘黄金梨、向订单客户发货;夜幕降临时,向省辉回到书桌前伏案工作,精心准备政协会议提案。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农民,他十余年如一日,精心打理150亩余黄金梨,带领村民共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关注现代生态农业,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职尽责。

在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兴长村黄金梨种植大户向省辉早已名声在外。十几年来,他扎根山区搞创业,成立向小凤黄金梨专业合作社和向氏家庭农场,解决30余名群众就业,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种植黄金梨,成为纳溪区群众致富的“领头羊”。20147月,“向氏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16年,向省辉被推选为泸州市纳溪区第九届政协委员。

生态管护价高俏销

上世纪90年代初,外出务工多年的向省辉返乡回到天仙镇兴长村六组,投入资金20余万元,流转150余亩残次林种植黄金梨。历经多年的生产实践,向省辉摸索出了一套标准化的生态黄金梨种植管护模式,培养出的黄金梨色泽艳丽、细腻多汁,香甜可口,口味极佳,投入市场后深受广大食客喜爱。

722日,笔者走进纳溪区天仙镇兴长村六组向省辉的黄金梨种植基地里,金黄硕大的黄金梨坠满枝头,三五成群的游客在黄金梨基地来回穿梭,体验采摘的乐趣。

“向氏家庭农场”院坝里,向省辉带领村民一边将市民采摘的黄金梨进行包装、过秤,一边给笔者盘算起今年的收成,“今年收获黄金梨10余万斤,除准备冷库保鲜3万斤外,其余的在树上就能卖完,预计收入100万元左右。”

每年8月份,是黄金梨采收上市时间,为防止市场上的黄金梨出现价格上的恶性竞争。2017年,向省辉投入资金20多万元,建设一个能贮藏1.5万公斤果子的冷库。“黄金梨保鲜贮藏5个月后,品质、口感都不变,还不会‘掉价’。”向省辉说。

致富不忘众乡邻

在种植黄金梨伊始,向省辉就找村干部了解周边贫困群众家庭情况。有基地需要,他便按100元每天的标准,邀请他们来地里务工增加收入,解决了3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针对有种植愿望的群众,向省辉还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我奶奶和母亲瘫痪在床,我腿部骨折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生活过得非常拮据,向省辉知晓我的情况后,主动叫我们夫妻俩来到他的黄金梨基地上班,既增加收入,又可以照顾家庭,真是太好了。”天仙镇银罗村六组群众李模平对笔者说。

“自己富了不算富,必须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奔康,才对得起政协委员这份荣誉。”向省辉说。

“只要周边村民有意愿,我都会积极扶助他们发展黄金梨增加收入。”目前,向省辉带动周边20多户群众共发展黄金梨300余亩,黄金梨成为当地“一村一品”的主打品牌。

向省辉认为,政协委员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要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关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我打算加快推进林果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更多的群众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实现赏花、品果、农旅、生态的有机结合,达到增绿、增景、增效、增收的目标。”对于农业产业的未来,向省辉信心十足。(王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