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5 期 / 第1版:要闻
“八月瓜”助力四川乡村产业振兴




八月瓜,学名三叶木通,作为中国本土食药油赏同源的综合性植物资源,被认为是未来“川果”大军中的新兴产业,扮演着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角色。八月瓜产业作为新兴特色农业产业,经过我省科研人员勠力攻坚,已成为乡村振兴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的后起之秀。

创新发展八月瓜产业,选育出更优质的八月瓜品种,做强八月瓜品质,做大八月瓜产业链,全力将八月瓜开发成为可以造福中华民族的植物资源,成为八月瓜产业发展的目标所在。未来,我省将以“一盘棋”的思路,从顶层设计全面做好八月瓜产业的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将八月瓜产业培育发展为扛起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旗帜”。

罗培高(中)与团队成员查看八月瓜长势

【破与立】

培育战略性“三农”新产业,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

落户四川,八月瓜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近日,记者来到了我省乃至全国的八月瓜产业原始科技创新中心高地——四川农业大学崇州现代农业化园区八月瓜研究中心,对八月瓜产业、市场、科创、发展等进行了采访。

据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罗培高介绍,八月瓜,是一种多年生野生植物,也是新一代的食疗性水果,富含多种游离氨基酸,甘甜可口。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大,价格直线攀升,种植前景十分广阔。但要想发展成为四川省重点培育的“三农”新兴产业,还必须要下好这盘振兴乡村的“先手棋”。

如何破解八月瓜落地乡村的困局?瞄准了八月瓜市场前景,在进入八月瓜专项研究之前,罗培高和他的科研团队曾在全国范围内做过一番调查。从外部客观条件看,我国农村有着广袤的发展空间,发展林下种植空间大,这为八月瓜发展创造了土壤空间。从内部自身条件看,八月瓜不“娇贵”,只要土壤不积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栽植,管理、技术成本也相对较低。

让人惊艳的是,八月瓜附加值还特别高,果肉可以做成冻干粉,果皮则可做成茶,堪称“全身都是宝”。这对于企业而言,是他们的最强卖点。“无论从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八月瓜产业都有其优势。”罗培高说,目前全省有90余个区县种植八月瓜,面积超过10万亩,仅野生八月瓜资源就超过了3亿公斤。这个数据“不简单”,也让八月瓜产业在“川果”大军中,逐渐“立”了起来,更是八月瓜走深、走实、走远的基石。

据悉,从2015年投入研究以来,6年时间,罗培高及其科研团队经历了引种培育、初步加工及产业整合三个阶段,打造了我省乃至全国的八月瓜产业原始科技创新中心高地,建立了国内首个八月瓜种质资源科技资源平台,并创新探索出“标准化栽培与种养结合、林下仿野生栽培、乡村振兴与农旅结合”的种植模式,希望能将八月瓜打造成为我省支柱型农业产业。

做足了八月瓜前期发展的深功夫,摆在罗培高及其科研团队面前的“必答题”也随之而来。这对于潜心研究的罗培高而言,早已心中有数。近年来,他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根据八月瓜产业发展特色,把“破”与“立”有机结合起来,在饥饿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壮大,在壮大中求繁荣,助推八月瓜产业高质量发展。

【质与量】

“鼎新”带动“革固”,“四全三链模式”协同破解“卡脖子”难题

质量是八月瓜生存之本,打造符合市场的高质量的八月瓜是罗培高及其科研团队研发的核心。罗培高深知,只有做好质与量两者的叠加,以“鼎新”带动“革固”,充分发挥出“1+1>2”的效应,才能在全国八月瓜行业中牢牢占据主流位置。

谈到四川八月瓜产业的质与量,罗培高底气十足。这份从容的底气来自于6年多时间对八月瓜精心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据罗培高介绍,多年来,他所带领的团队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了八月瓜的安全性和食用价值,并形成了大量的报告送给相关部门。

2018年6月1日,经四川省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审查通过,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八月瓜》(DBS51/005-2018)。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八月瓜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意味着四川最先拿到了八月瓜走向加工市场的“通行证”,今后可以合法将八月瓜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

“虽然发展八月瓜产业四川比贵州晚了10余年,但我们却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八月瓜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罗培高说,这是对所有科研人员辛勤付出的一种肯定,也给今后科研攻关奠定了坚实基础。

“皮太厚,籽太多”这是大众对八月瓜的共识,也是八月瓜上市最大的阻力,更是八月瓜目前发展最关键的“卡脖子”难题。作为全国八月瓜产业科研方面的“佼佼者”,罗培高及其科研团队通过建立全国最大的八月瓜种质资源库,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难题。

“一共是1447个野生八月瓜品种,共2000多份原生种质资源材料,每一株都是我们跑遍全国各地的山间地头找回来的。”采访间隙,罗培高指着基地不远处的资源库说,每一份材料的收集,(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