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2 期 / 第6版:乡村宜居宜业
天水市麦积区:文明之风吹进百姓心里

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落地生根,努力营造乡风新环境、打造文明新风尚,不断提升村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文明之风吹进百姓心里。

强化德育

让社会风尚美起来

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每个家庭的幸福源泉,争创“五好文明家庭”是推进文明乡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之一,花牛镇曹家埂村高引梅家就是曹家埂村“五好文明家庭”的先进典范。高引梅说:“婆婆平时身体不太好,我们会特别注意她的健康,让她冬天穿暖一点、夏天穿凉一点,日常的生活起居我们都会照顾周到。同时,我们和邻居相处和睦,如果他们有任何困难,我们会第一时间前去帮忙。”

为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村民的好习惯、好作风,中滩镇蒲甸村则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组织作用,积极宣传“五好文明家庭”、树立道德榜样,对全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影响,增强了村民文明生活意识,宣扬了诚信、和睦、互助的文明新风。

移风易俗

让文明乡风美起来

早年间,农村存在红白事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现象。为改变这一情况,曹家埂村在花牛镇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提倡红白事简办,有效抵制了歪风陋习。

在麦积镇后川村,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村规民约的制定,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让村民卸下了“人情包袱”,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传播了文明理念,推动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的后川村,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干净整洁,柏油路户户相通,村民之间互帮互助、和谐相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笑容。“现在村民对移风易俗有了新的认识,大家自觉远离陈规陋习,做文明人、行文明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后川村党支部书记杨江东说。

躬行实践

让群众生活美起来

近年来,麦积区在各镇、乡显著位置设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俭节约等公益广告牌,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发挥村规民约、村史文化墙的宣传作用,延续乡村传统道德,弘扬优秀乡贤文化,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就要让广大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蒲甸村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传统文化、广场文化等活动,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营造“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社会风气;打造美德善行宣传栏、文化墙,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精心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中享受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果。相关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文明乡风建设真正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下一步,麦积区将全面建设、持续完善、久久为功、务求实效,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风建设长效机制,用制度将好的做法和经验传承下来,切实巩固发展成果,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姚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