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2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王安平:新时代科普人学习的榜样

528,省科协科普部二级调研员王安平陪同财政部、中国科协“科普经费”绩效评价现场调研组赴广元市调研,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趟行程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不是我救了他,是科普知识救了他。”王安平把这次偶然的营救归功于自己所掌握的科普知识上。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王安平秉持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态度做科普,他不唱高调,不与意见相左者争论,只默默践行着科普工作者的一份责任,在自己的岗位上传播正确的科普知识,让公众理解科学、让科学普惠群众。

科学施救

成功挽回生命

28日晚上9时许,王安平同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负责人黄丰雨等4位调研组成员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准备返回酒店,途经广元万达大桥时,一市民着急地上前询问:“你们有没有人会游泳,有人跳河了!”随即,王安平和调研组成员赶到桥下游步道的护栏边,借着手机电筒的光看到桥墩北面外约3米处有人仰面朝上,浮在水面上。

“快报警!”王安平喊道。由于天黑看不清周围环境,无法判断水位的深浅,王安平不敢贸然施救。于是,他发动周围群众寻找树杆类的长物,并一边观察落水者的状况,一边寻找下河的路径。当落水者飘到桥墩附近时,王安平把群众找来的一把长扫帚向落水者伸了过去,见落水者没有求救反应,他立即翻过河堤的边坡下到水边,但还是离落水者较远。

情急之下,周围群众掰断一根五六米长的树枝递给王安平。“你放松,不要紧张,抓住树枝游过来。”王安平把树枝伸向落水者并大声呼喊,但落水者仍然没有反应。就在这时,危急的情况发生了,落水者突然被水浪推翻了,面部浸没在水里,身体也开始下沉,王安平顺势将手里的树枝插进水里,发现水位不深后,立即向落水者游了过去,将其救起。

上岸后,王安平不敢有半点松懈,在黄丰雨等人的帮助下连忙将落水者翻面朝下,扶于自己腿上,用手拍打其背部进行控水。在落水者有了微弱呼吸后,他将其侧卧放置,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救人不留名

只是做了“分内事”

分析救援环境、正确开展营救,在短短几分钟的救援里,王安平的果断冷静,不仅挽救了落水者的性命,也让自己安全而退。

“不是我救了他,是科普知识救了他。”王安平说。由于在科普部负责应急科普工作,王安平早已将一些应急救援知识谙熟于心。在他看来,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营救方法,才能在危急关头救人护己。

对此次营救印象深刻的,还有调研组的另一位成员——中国科技馆财务资产部副主任张文荣。“王老师很了不起,他的成功救援是对科普工作的最好体现,也是所有科普人学习的榜样。”作为事件的见证者,张文荣对王安平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当晚,张文荣目睹了整个救援过程,也着实为王安平捏了一把汗。“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都很慌张,王老师也不是专业的救援队员,能在生死关头快速采取正确的营救方法施救,非常让人敬佩。”

警察赶到后,让王安平留下联系方式,他婉拒了。至此,王安平不知道自己救下的这名落水者叫什么名字,因何原因跳河。提起这段经历,他淡然地说:“救人是分内的事,在能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想办法把他救起来。”

身体力行

用镜头“讲”好科普故事

在调入科普部以前,王安平在省科协调宣部从事调研宣传工作。因为爱好摄影,在科协大大小小的活动上,总少不了他凝神聚气按快门的身影。作为摄影爱好者,他的镜头不仅记录了山水风景,更聚焦着他在科普工作中遇见的那些人、经历的那些事。

2019621,凉山州昭觉县科技馆开馆,一位彝族小朋友在馆内的声波装置前波动了吉他弦,当吉他弦在条纹背景下震动出曲线时,小朋友露出了新奇的神情,盯住声波装置看了许久。这一幕,刚好被王安平捕捉到。“看到孩子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向往,让我觉得科普工作是有力量的,虽然科普这条路很长,但影响力和带动力在慢慢渗透着,我要用镜头为这些孩子带去更多的知识,拓展更广阔的视野。”王安平说。

如王安平所说,做科普是一项长久的事业。在这条路上,他不停地在探索。

201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省科协科普部牵头策划并举办了“四川省首届科普摄影展”,吸引了近5万名观众参观。作为活动主办人员,王安平没有递交自己的作品,而是走进展馆驻足欣赏,感受不同镜头下的科技之美。回看科普摄影展,王安平认为影像是科学知识传播的一个渠道,在这样的方式中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能传播。“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的人热心科普、投身科普、创新科普。”王安平期许着。

做科普不只是答疑解惑,还要给人以影响,救人于水火。和大多数科普工作者一样,王安平怀揣着一份热爱和坚持,正以新时代科普人的新作为、新担当,行走在科普大道上。(曾青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