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稻谷刚刚归仓,农田又迎来新一轮播种热潮。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充分利用秋冬闲置农田,积极推广“水稻—豌豆尖”轮作模式,实现“一田两收”,提升土地产出效益。目前,该镇进一步扩大轮作规模,正抓紧播种700亩豌豆尖。
9月11日,在花桥镇竹林村,水稻收割后的稻田已完成灭茬、翻耕、施肥、起垄等多道工序,为豌豆尖播种做足准备。田间地头,130余人的种植队伍正抢抓农时播种豌豆。“隔行是20厘米,内部行隔15厘米,每一窝要放3~5颗种子。”花桥镇竹林村豌豆种植技术人员熊祥明一边播种一边对记者介绍。
据花桥镇农业种植业主周晓林介绍,“水稻—豌豆尖”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让“秋冬闲田”变成“增收田”,还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务工,形成产业壮大与农民增收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今天田里务工的大概有130人,主要是我们竹林村以及周边村的老百姓。”周晓林说。
近年来,花桥镇积极推广“水稻+经济作物”轮作模式,通过引进技术专家指导、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如今,大春种水稻、秋种豌豆尖已成为不少农户的增产秘诀,真正实现“田不留闲、季不荒田”,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前几年我们种过蚕豆,之后又种了白菜,去年又种了300亩豌豆尖。”周晓林说,“通过几种蔬菜的种植,我们觉得豌豆尖的利润空间和潜力要大一点。”(廖小兵 本报记者 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