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8日,宜宾市长宁县第三十届“谷雨听雨”文人雅集暨“4·23”全民阅读集中展示活动在长宁县“清河园”举行。来自宜宾市的作家、诗人、艺术家以及长宁本土文艺爱好者200余人齐聚一堂,以文会友、以书传情,在传统文化与现代阅读的交融中,共绘“美丽长宁”的文化长卷。
活动现场,青砖黛瓦下的“清河园”成为文化交流的舞台,书法家铺陈宣纸,笔走龙蛇间“竹影摇窗添雅趣,茶香入墨润诗心”等对联跃然纸上,将长宁的山水灵秀凝于笔端;摄影家背着相机穿梭于园林间,用镜头记录下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雅态。“这是我第30次参与活动,从青年到鬓角染霜,这里早已是文化人的精神家园。” 活动发起人张玉龙感慨道,“30年前建园时,就盼着能有个地方让大家‘以文化人’,如今看来,这份坚守值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还创新融合“阅读”与“在地文化”,设置的川南农耕文化展成为亮点——锈迹斑斑的犁耙、雕花的竹编器物、泛黄的老照片,串联起长宁县农耕文明的记忆。“第一次见到这些老物件,对联里写的‘晨耕绿野千畦稻’原来这样生动。”首次参会的文艺爱好者李志红一边参观一边感叹,“文化不是书本上的字,是能摸得着、看得见的生活。”
与此同时,名著精品书展前围满了读者,《长宁县志》《竹乡诗韵》等本土文化丛书与中外经典著作并排陈列,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挑选书籍。穿插其间的车车灯、牛牛灯等非遗表演,更让现场成为传统艺术的活态课堂——表演者身着鲜艳服饰,唱词中融入农耕谚语与读书劝诫,引来阵阵掌声。
“‘谷雨听雨’活动作为长宁县持续30年的文化名片,早已超越了雅集的范畴。从最初的文人小聚,到如今全民参与的文化盛事,它见证了长宁对‘以文化人’的坚持。”长宁县有关负责人表示,活动通过“阅读+非遗+农耕”的立体呈现,不仅盘活了本土文化资源,还构建起“老中青少”共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据显示,长宁县近年来年均新增阅读空间12处,全民阅读率提升至68%,文化产业年产值增长15%。
“让书香墨韵流动在竹乡大地,正是我们对‘文化赋能’的生动实践。” 张玉龙说。如今,“爱上长宁”不仅是文人雅集的情感共鸣,更成为凝聚全民共识、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文化符号。(宋成均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