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5 期 / 第8版:天府院校
石坚:40年不改育人初心

 

石坚(左)与外国专家交流


人物名片:石坚,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四川大学副校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20191月,石坚获四川大学“卓越教学奖”,此奖项自设立以来连续4年空缺。

 

教学中,石坚对学生“有求必应”,对每一届学生都坚持一对一辅导开题报告,对所有学生的邮件或短信都认真回复……在同学们眼中,石坚教授总是温和地笑着鼓励,从没生过气、发过火。身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石坚自1977年毕业留校从教以来,已在教学和教育管理岗位工作42年,他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外语教学研究的改革发展的一名亲历者,同时也是在教育事业中“育才造士”、教书育人的楷模。

 

家国情怀 使命担当

1990年底石坚自费赴美国Lehigh大学英文系攻读文学博士学位。经过五年半的刻苦努力,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毅然选择回国,回到四川大学任教。他的决定感动了他在美国的两位指导教授,他们把自己的学术藏书送给石坚,希望他能为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石坚携带着老师赠送的图书和他几年打工积攒资金购买的图书共130余箱,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四川大学。正是他的这一次回归,促使学校通过校务会决议,首次在图书资料的运费和海关仓储费上资助海归老师。

当问及“为什么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物质条件选择回到祖国”时,石坚说:“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选择,祖国永远是我们最深爱和眷念的所在。”

40年坚守 立德树人

本科教学一直是石坚最为重视的。他常常借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热爱本科教学课堂,长期承担本科教学工作,几十年来讲授过外国语学院英文系的所有基础课、选修课和大部分专业课。他开出的多门本科课程和公共外语选修课程,例如“文化视听说”“经典名著阅读”“古希腊古罗马神话”“美国移民文化”“加拿大文化”“文学批评与实践”“文化批评理论”“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在学校本科生中深受欢迎。石坚教授还领衔建设了省级精品课《外国语文导论》,并获得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课堂之外,石坚还以各种方式为同学们提供学习、就业、生活等各方面的指导咨询。每周的两个上午,学生们都可以预约石坚教授的时间,谈学习、谈思想、谈工作、谈生活、谈困难。他不知为学生们写过多少推荐信,修改过多少论文。有时看他行程太满,同事和同学们也劝他不要太辛苦,但他总是一笑置之,他说“我喜欢上课”。

潜心科研 无私奉献

石坚倡导教学进系、科研进所,明确系所主要职责,集中优势资源,实现横向资源整合,最终实现特色研究培育、以研究带动教学、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与学科整体发展的目标。石坚主持或完成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四川省社科项目多项,主持或完成欧盟等国际横向课题15项,发表了近100篇论文,出版了10余部重要著作。

石坚多年负责西部地区外语教学的指导工作,担任四川省外语教学学会会长。2000年在申报外国语学院第一个博士点期间,时任学校外语学院院长的石坚努力为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鼓励并帮助他们专心科研,短短两年时间,学院各类学术著作纷呈。石坚还将学院老师们的数十本学术专著,分头邮寄给学界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并附上自己的亲笔书信,赞扬学院老师刻苦耕耘的精神。在石坚和外国语学院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在2002年成为了西部地区第二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一级学科点,这为外国语学院的长足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外语教学 服务祖国

石坚常说:“外语教学不仅是培养语言技能,更必须服务祖国,必须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为此,他提出“读、写、思、辨、创”的能力培养模式,以期改变外语教学传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培养模式。他尤其强调外语教学中学生要增强对文学的学习以增进内在的自我成长,认为文学致力于重新组织语言以更好呈现日常生活世界,对文学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审美、共情与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路径。石坚将他的这一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管理中,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优秀系列教材奖等荣誉。

石坚还代表学校领衔申报并获批设立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现任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平均每年在欧洲各高校及国内外高端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10余次。近年来,石坚教授通过主持的项目和项目经费选送到欧洲高校学习或攻读硕、博士学位的本科生、研究生达110余人,选送到欧洲高校和研究院所学习、研修的教师达60余人,接受来校学习的欧洲学生数十人,为推动学校本、硕、博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应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