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5 期 / 第8版:致富经
眉山耄耋老翁养蜂效益好

3月和4月下旬,我共分两批卖了蜂群54箱,收入12000元,加上刚卖出的新鲜蜂蜜,实际养蜂收入有17000元哩。”近日,在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两河村,一处茂林修竹掩映的农家院外,正打开蜂箱观察蜂群长势的81岁村民赵树华乐滋滋地对记者说:“别看我现在蜂群存箱量仅有12箱,经过一段时间的蜂王培育,到秋季又可以繁殖到50多箱,保持养殖规模不变。”

走进地处偏远深丘的两河村,只见弯道的坡上绿树成荫,山下的河流波光粼粼,遍地的柑桔、梨、桃、李果树郁郁葱葱。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赵树华介绍,正是由于家乡有这样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生产队长开始,便利用当地山间杂树野花和果树花源丰富的优势,从饲养两三箱土蜂起步,逐渐成为养蜂行家,到现在已有50多年的养蜂经历,饲养规模也不断扩大,并始终将养蜂作为家庭收入的一大来源,经济效益一直不错。

既然收入稳定,经济效益又好,为啥一直只养几十箱蜂呢?赵大爷解释道,这是由于他和儿子还有十余亩土地。除了儿子栽种的果树,林下全由他和老伴间种花生、芋头等作物。这样两相兼顾,每年林下间种收入就有3000多元,再加上养蜂年纯收入不下两万元。近些年来,随着自己和老伴年龄逐渐增大,两个儿子常年在北京等地打工,远嫁他乡的两个女儿回来的次数也很少,家庭内外全靠老两口操持,一天到晚都没有多少空余。因此,如果养蜂数量过大,就会让老人感到力不从心。赵大爷感慨说:“这样适度的养蜂规模,轻松照料蜂群不至于劳累,蜂箱、巢框之类的用具也自己做,既锻炼了身体,又还觉得充实,何乐而不为呢?”

“我父亲一直爱好养蜂,这样力所能及地做些轻活,精神上很充实快乐,还能减轻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赵树华老人在北京务工的小儿子赵光金告诉记者,“今年我与哥嫂商量,现在双方的妻子都返回家乡,轮流赡养照顾二老,毕竟他们都是80出头的人了,作为子女的应该多敬孝心。”(陶广汉 徐伟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