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抓“鸡”遇 奔“钱”景
泸州“90后”村干部带领村民养鸡致富


于小兵检查土鸡身体状况。

“咯咯哒,咯咯哒……”每天早上6时许,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领星生态农场就已热闹非凡,伴随着于小兵的“早餐”口哨声,数千只土鸡从棚里飞奔而出,抢食竹槽里的玉米。花费一个多小时打理完土鸡后,他就前往村委会上班,每天乐此不疲。

近日,笔者来到领星生态农场,深入了解这个“90后”村干部回乡创业、带富乡邻的故事。

返乡任职挑大梁

调解纠纷促和谐

于小兵出生于太和村一个普通家庭,自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他,养成了独立坚毅、不畏困难、勤劳善良的好品行。成年后,他离开家乡,到沿海城市打拼,开阔眼界的同时增长了工作经验。

2015年,在外工作两年后,于小兵回到泸州创业,做起了童装批发生意。由于他售卖的童装款式新颖、物美价廉,深受消费者喜爱,一年下来能赚10万余元。2016年,正当他的童装批发生意干得风生水起时,太和村党支部书记却找上门来,希望他能回乡担任村干部,用所学知识服务乡亲,带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面对信息闭塞且无特色产业的家乡,于小兵经过认真思索后,决心回去干一番事业,带领乡亲在“家门口”致富。

2016年底,太和村迎来新一轮村干部换届选举,在父老乡亲的支持下,在村“两委”的推荐下,于小兵被选举为村委会委员,担任文书一职。太和村是一个岩区村,年轻劳动力大多在外务工,在家的多是老弱妇孺,因此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就成了于小兵的工作日常。

“小于,幸亏你来得及时,不然这个政策我们怎么理解?”“小于,辛苦你又跑一趟,我们婆媳关系已经有所改善了。”……文书的主要职责是撰写材料、制作报表等,然而于小兵除负责文书工作外,还兼任治调委员一职。

刚开始,于小兵并不擅长调解矛盾纠纷,但经过几年的锻炼,现在无论是分析矛盾,还是与人沟通,进而平息情绪,他都拿捏有度。“调解矛盾纠纷,关键要换位思考,只要调处做到公正公道,双方都会接受。”于小兵说,现在,太和村的矛盾纠纷一年比一年少,今年上半年仅有3件,且近5年没有一件纠纷闹到镇上,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确保了一方的和谐安宁。

林下养殖新“鸡”遇

开辟生态致富路

回乡一段时间后,于小兵发现,尽管太和村森林覆盖率高达70%,空气、土壤无污染,是生态养殖的理想之地,但全村没有一个成规模的土鸡养殖大户,而市场上生态养殖的土鸡却供不应求。“我为何不尝试在林下养殖土鸡呢?成功了也算是为村民探路。”于小兵回忆道,当时,他筹资10万余元租林地、搭鸡舍、买鸡苗,走上了林下养殖土鸡的创业路。

为提升土鸡养殖效益,于小兵改变传统养殖方式,积极探索“以草代粮”生态养殖技术。他说,“‘以草代粮’生态养殖技术就是利用益生菌发酵原理,将野草切碎通过青贮发酵,使其软化和糖化,再配以少量玉米等饲喂土鸡,可以起到‘以草代粮、变废为宝’的效果。”

2017年,于小兵的养鸡场首批出栏土鸡2000余只,由于采用了“以草代粮”生态养殖技术,加之土鸡生活在林中,吃虫子、喝山泉,因此体格健壮、肉质细嫩,很多客人都慕名前来订购,而每只土鸡也给他带来了30元的利润,一年出栏两批1万余只土鸡,能为他带来30余万元收益。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这是于小兵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创业成功后,他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和村干部的责任,也没有忘记回乡的初心。为让更多乡亲也能尝到林下养殖土鸡的甜头,2019年,他在太和村党支部的支持下,牵头成立了领星生态农场,以“农场+农户”模式带领乡邻林下养殖土鸡,并采取“集中育雏、分户饲养、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模式进行管理,让村民们养上了“无忧鸡”。

这两天,太和村养鸡大户欧秀中看着即将出栏的又一批近1000只土鸡开心不已。如今在太和村,像欧秀中一样加入领星生态农场的养殖户已有10余户。“加入领星生态农场养鸡,技术有保障,销售有渠道,让我们这些农场成员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欧秀中高兴地说。

现在,在领星生态农场的带动下,太和村年出栏土鸡超5万只,收入达150万余元,生态土鸡养殖产业成为太和村富民增收的新兴产业,也让村民在“家门口”过上了有活干、有钱赚的好日子。(周超文/文 张静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