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干净整洁、花红草绿;门前道路四通八达、方便快捷;文化广场上村民三五成群、健身娱乐……这是广安市邻水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建设“美丽邻水、宜居乡村”的一幕幕新景。
近年来,邻水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一域三带”规划思路,突出示范引领,健全体制机制,书写出了邻水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补齐短板
增强群众获得感
“这下子就亮堂了,晚上出门也放心了!”每当夜幕降临,邻水县三古镇东风村的村民便成群结队,在道路两旁太阳能路灯的照射下,或散步,或跳广场舞,脸上是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前的东风村,道路两旁只有该村自行安装的白炽灯,灯光较暗,群众夜间出行不便。之后,三古镇在该镇所有村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通过“亮化工程”的实施,为村民日常出行提供了便利,也进一步提高了出行安全系数,把“光明”送到了群众心坎上。
三古镇不仅把“亮化工程”作为美化乡村形象、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民心工程来抓,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推进。
“这几年村里发展得很快,特别是枇杷基地的发展,镇上很重视。”东风村村民王勇指着基地的配套设施告诉记者,基地周边便民路、硬化路等全部修建完善,便利的交通条件让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据了解,邻水县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坚决稳住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产业带动
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近日,在位于邻水县观音桥镇大安寨村的精准黄金柚种植专业合作社果园里,村民正忙着锄草。“合作社成立以来,大家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大安寨村村民贾士协说,“我在合作社做了两三年,这里离家近工作也轻松,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日子越过越好。”
据悉,大安寨村面积3.77平方公里,共有1323户5692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大安寨村用活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发展起黄金柚产业,并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村办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村办公司出资金、技术,村民出土地,按照相关比例进行分红,既保障了产业收益农户占大头,建立了稳定高效的增收机制,同时也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取得长效发展,机制是关键。大安寨村的发展正是机制引领下的一个成功案例。
近年来,邻水县探索建立村集体、业主、农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村集体+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支部+农户+专业合作社”等模式,提高各方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搞活农村经济,为当地乡村发展提供持续动能。(唐力 游杰 本报记者 周宇)